WB04

我是一个兵 永远是个兵 16,250 茌平区乐平铺镇郝东村有个48人的退役军人服务队 2022年08月02日

退役军人杨东指导老人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学习。赵玉国 摄

郝东村退役军人服务队在巡查村容村貌。赵玉国 摄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彭月勇


“今天的会议就一个主题,做好防汛抢通保通工作。”7月27日晚8时,在茌平区乐平铺镇郝东村,一场村务会议紧急召开。天气预报报道当晚到第二天有大到暴雨,村党支部书记赵承兴赶忙安排防汛各项工作。

二十几人的椭圆形会议桌坐不开来开会的人,他们当中有村“两委”班子成员,但更多的是村退役军人服务队成员。

这是一支凝聚力、向心力、服务力极强的队伍,成员都从郝东村走出,都曾奔赴过同一个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现在,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郝东村退役军人服务队。

郝东村退役军人服务队的成立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以前,当时只有赵承兴一人,如今已有退役军人48人。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在村容村貌治理中,在为民服务中……郝东村退役军人服务队成员退役不褪色,为国为民的情怀与初心使命交织在一起,燃烧出一段激情岁月。


“老兵”支书是能人

招商引资样样行


说起赵承兴,十里八乡人人竖起大拇指称赞。

1991年退役后,赵承兴担任了郝东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多年,使郝东村这个路不通城、默默无闻的鲁西农业小村,成为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山东省森林村居”“聊城市首届最美乡村”等称号的先进模范村。

“赵书记是我们村致富奔小康的‘拓荒牛’。”村“两委”班子成员杨玉荣说,为给村民找到致富门路,2008年,赵承兴投入全部家产带领村民在村东建起了工业园。之后的两年,赵承兴每天不是去政府部门争取扶持政策,就是去考察企业、谈项目,半年时间整个人瘦了10多公斤。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0年,工业园陆续引进了30多家企业。

村里建起了工业园,村民得到了实惠。全村1300多人,在工业园就业的就有500多人。村里亮起了太阳能路灯,装上了全方位监控。2021年,郝东村的人均收入达3.8万元。

“我是一个兵,永远是个兵。只要村民有需要,我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赵承兴说。已到花甲之年的他,如今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保证思想不滑坡,力争再为村民多服务几年。“我们要通过政策引领、技术支持、舞台搭建、人才回引等措施,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释放自身潜能。”赵承兴勾画着郝东村的发展蓝图。


军医转业回乡村

治病救急人人赞


村有一医,那是一宝。

郝东村主街十字路口有一家诊所,是曾为军医的赵庆新开的。

1998年,赵庆新从茌平卫校毕业后参军入伍,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某师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02年退役后被分配到当时的茌平县医药公司,工作稳定、体面,收入有保障。

既然拥有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为何又回到农村甘当一名乡村医生呢?

“村里人需要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回来。”赵庆新说,有一天,赵承兴找到他,说村里仅有的一名老医生去世了,村民有个头疼脑热都得跑到镇上或者城区医院看病,希望他能回村里解决村民们的“看病难”问题。

考虑再三,赵庆新决定辞职,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赵庆新说:“回到农村生活苦点、累点,但村民起码不会再为小痛小病而烦恼。”

赵庆新定期进行义诊,监测村民的健康状况。“这项工作我已经坚持了20年,全村老少都是我的服务对象,我为他们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实行动态跟踪。一旦发现村民身体有异常,我会及时建议他们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村民有点小病,也能在我这里得到治疗。”说话间,赵庆新拿出刚刚整理好的村民健康动态跟踪表,准备进行归档。

“把庆新请回来太对了。”赵承兴说,这些年他经常给大伙儿普及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常识,村民们的健康指数大幅提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口罩价格飞涨,他免费为全村村民每人发了一包口罩。

“我要不断提高医术,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赵庆新说,他每天都坚持学习,了解最新的疾病救治技术,每年还会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能够守护一方百姓健康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和最光荣的事。”赵庆新说。


退役军人显本色

乡村振兴加速度


夕阳斜,微风起。

傍晚,郝东村车水马龙、人流涌起,下班回家、出门散步、摆摊叫卖、出门就餐……小小的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

从郝东村中心街西侧走来,流动熟食车、炸货铺前排起了长队,路边,村民叫卖着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往东走,快餐店、小酒馆集中在一块,生意兴隆。

小村别有一番繁华,原因何在?正在巡逻的退役军人杨希华道出了缘由,村东的工业园目前拥有近50家企业,大量的工人消费需求激活了郝东村市场的“一池春水”。

杨希华介绍,工业园成立12年来,郝东村的商铺由从前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家,经济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村民纷纷当起了小老板,各类商店应有尽有。

繁华背后也曾存在隐患。一家烧烤店的老板周栋栋透露,2012年,经常出现外来务工人员酒后闹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店铺经营。“治安也不好,有时吃个饭的工夫,电动车就被偷走了。”来就餐的村民杨康插话道。

成立治安巡逻队,杜绝不和谐事件发生。杨希华说:“不能让这些不良事件给郝东村抹黑,在赵书记的带动下,村里全体退役军人行动起来,每天晚上对村子巡逻两次。”

“治安巡逻队每晚8时准时从店门口经过,看到他们心里就踏实,自从有了巡逻队,现在我们的生意非常火,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捧场。”看着饭店内客人满座,周栋栋笑得合不拢嘴。

杨希华作为治安巡逻队小队长,每晚参加巡逻,从不缺席。“巡逻队成立近10年,村民之间和和气气,外来人员也有了保障,队员每天走在大街上自豪感十足。”杨希华说,他们会持续做好安全保障服务,相信村子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郝东村不光治安好,环境也美。在村委会大院门口,退役军人杨芸廷指着对面街道说:“这些花果树木你们都认识吗?都是我栽的。”

宽阔笔直的马路两旁,冬青、杏树、苹果树、柿子树、月季花,整齐又漂亮,村民晚饭后都喜欢来这里走两圈。杨芸廷说,他是美丽乡村建设小队长,由于以前在部队做过绿化工作,对如何规划、怎样修剪树木都十分了解。

郝东村妇女主任张兰英说:“芸廷长得五大三粗,干起活来却细致得很,不仅把村子装扮得非常美观,自家庭院也收拾得井井有条,去年他家被茌平区妇联评选为乡村‘最美庭院’。”

“村子美了,年轻人才愿意回来,乡村发展才有动力。”杨芸廷说,他会尽最大努力担负起美化乡村的重任,把郝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使命。

默默付出、任劳任怨,不同的个体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奉献自己,服务村民,这就是郝东村退役军人服务队,他们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当下,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郝东村退役军人服务队将继续书写军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