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改造完毕后的家具厂院落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7月30日下午,雨后的药王庙街城市会客厅清新亮丽,偌大的停车场改造一新,静待八方来客。从药王庙街城市会客厅一眼望去,风光旖旎的东昌湖风景近在咫尺,绵延数百年历史的凤凰古城就在眼前。
“这里原本是一处废弃的停车场,脏乱差的环境与周边的历史文化风貌极不相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改专班项目督办薛卫国指着改造一新的会客厅说,作为聊城市历史城区保护整治与提升一期项目的一部分,药王庙街城市会客厅经过改造之后,已成为一处兼具社区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的综合会客厅。
记者从聊城市住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由该局主导的14个整改项目已全部完成,不仅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还打造了一批颇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文旅景点,使古城更具魅力。
从药王庙街往南直行便是米市街。“米市街家具厂已与6家个体商户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了协议,目前14间房屋正准备装修。”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督导组组长陈怀珍说。
不仅要延续历史记忆,还要结合时代特点,从中挖掘文化元素。未来,我市将根据家具厂的建筑特点,把这里打造成餐饮休闲、娱乐休闲、文创休闲功能俱全的青年群体集聚区,使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除了家具厂,滨水而建的粉末冶金厂、水利机械厂、粮店院落等历史建筑如今均已修缮完毕,告别破旧的环境,在新的历史长河中静待新生。
不断提高活化和利用率是历史建筑重现活力的重要方式。在位于东关街的工会院落,拥有5座历史建筑和3个文物保护单位的小院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民俗陈列馆、职工服务中心、影剧院、图书馆、娱乐厅等不仅提升了人居环境,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为最大限度保持历史建筑的原貌和完整度,聊城市住建局邀请了38位老匠人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态、原做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力争让其焕发新活力。
夕阳西下,运河沿岸人来人往,修缮提升后的大小码头引人驻足观望。“以前,这里植被面积过大,广场部分基础设施分布不合理,不能充分彰显运河的文化特色。”薛卫国说,经过改造,如今这里已成为独特的具有遗址类景观特色的绿地文化公园,加之基础设施得到丰富和完善,再现了昔日的繁华景象。在龙湾文化广场,新建的运河文化长廊景观丰富,以运河为主题的地面雕刻让人耳目一新。我市以大运河、黄河为主线,系统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可以领略到聊城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底蕴。
“聊城市住建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牵头部门,在做好统筹、调度的基础上,具体实施推进了历史城区保护整治与提升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完成。”陈怀珍说,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延续了历史风貌,提升了街区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突出古城的公共属性,加强古城业态引导,激发古城活力,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护好、延续好古城历史文化基因。”陈怀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