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2

多次参加重大战役 曾担任突击队队长 92岁老战士忆峥嵘岁月 16,323 2022年08月03日

马保明。受访者供图

马保明的复员军人证。陈金路 摄

本报记者 陈金路

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道口铺村老英雄马保明,尽管已有92岁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矍铄。“战场上的那些事尽管过去了70多年,很多事儿还印在脑子里。”7月30日,“八一”建军节前夕,马保明提起当年当兵打仗的事如数家珍。

参加过梁山战役和淮海战役

马保明说,他1946年参军,当时年仅16岁,1947年6月入党。起初,他所在的部队在莘县、范县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周旋,他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在莘县与国民党军队打游击。1947年,刘伯承和邓小平统率晋冀鲁豫军区在外线大量歼敌,挺进中原地区,打响了梁山战役。

在梁山战役中,部队住在半山腰的密林里,白天不露面,晚上打伏击。在这场战役中,由于敌人占据优势地形,致解放军死伤惨重。“在梁山战役中,一个班就剩下了我自己。”马保明说,后来,在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梁山战役取得了胜利。战斗结束后,由于他多次立功,又受伤严重,遂被调到军部。后来,马保明所在部队转移到南京,驻军半年后,他调到地方公安局维护地方治安,半年后又调回了部队。

18岁时,马保明参加了淮海战役,当时,他担任排长。在一场战斗中,国民党军队在护城河中布下了带尖的梅花桩。解放军在那次战斗中伤亡严重,牺牲了很多战士,马保明带领的这个排最后只剩下了7个人。

曾任“十三太保”突击队队长

淮海战役结束后,马保明参加了地方保卫工作,不久,又被调回部队。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在四川成都地区开展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等部的作战。

成都战役打响前,各连队抽调出十三位英勇善战、有战斗经验的老兵,组成了一支突击队,这个突击队叫“十三太保”突击队,马保明任队长。战役打响后,马保明带领全队人员摸入敌人的阵地,他冲锋在前,把敌人机枪手给干掉了。敌人一听机枪“哑巴”了,就用迫击炮打,炮弹落在突击队附近,“十三太保”突击队全部倒在血泊里。战斗结束后,解放军打扫战场时,发现躺在地上的马保明还在动,就把他抬回去,经抢救,他很幸运地活了下来。

战役结束后,在表彰大会上,所属部队营长对马保明大加赞赏地说:“在多个战场上,马保明同志冒着枪林弹雨,多处负伤,坚持战斗,真是‘打不死的马排长’!”后来,马保明被安排到成都第四航空预科总队任排长。

1955年,马保明复员回到了老家道口铺村。“爷爷1958年9月至1968年9月,任道口铺村党支部书记;1971年1月再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直到1984年1月才结束了23年村党支部书记生涯。”马保明的孙子、道口铺村党支部书记马新说。

“为了全国的解放,出生入死;为了全村人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一生问心无愧!”马保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