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4

坎坷讨薪路 “高能调解”来相助 16,329 2022年08月03日

本报记者 孙克锋

本报通讯员 杨洋

“如果没有高唐县法律援助中心帮忙,我们的这些钱肯定要不回来了,真是太感谢了!”7月28日,高唐县固河镇王成等3人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后,对高唐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事情要从今年3月份说起。当时,王成等3人到淄博市高青县打工,工程完工后,他们的部分工资未拿到。王成等3人多次催要无果,听说法律援助中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高唐县法律援助中心。

农民工遭遇讨薪难题

5月9日,高唐县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梁书磊接待了他们。

梁书磊与王成等3人梳理案情,询问了他们前期讨薪的过程。

之前,王成等3人曾找到工程承接公司,被告知该工程被转包给了潍坊市昌乐县的李冬才,但李冬才以疫情为借口拒不露面。

无奈,他们又到高青县人社部门反映情况,李冬才才以一家公司的名义,确认尚欠工资款,并在支付协议书上签了字。

“李冬才答应于2022年4月30日前支付工资,可是到期限却爽约了,还与我们在电话中发生激烈争执,后来一直拒接电话。”王成说,他们3人只好返回固河镇老家。

李冬才联系不上,工资要不回,家里还等着用钱,3个大男人可愁坏了,用王成的话说“想哭都不知道去哪里”。

王成表示,他们曾到高青县主管部门咨询过这件事,高青县人社部门建议他们通过诉讼方式依法讨薪。他们来到高唐县法律援助中心,就是想请该中心代理诉讼。

尽管很同情3人的遭遇,梁书磊却犯了难,因为合同履行地经支付协议确认为高青县,被告所在地是昌乐县,高唐县人民法院恐不能受理,本地也无法提供法律援助。

梁书磊为王成等3人详细讲解了不能受理的依据,建议其通过调解方式依法维权,并为其联系了一家法律服务所。

接着又出现一道难题,王成等3人提供的被告是一家信息模糊的公司,之前签订支付协议的李冬才只是经手人,并非公司法定代理人。

为农民工排忧解难

工程被转包遭遇讨薪难题,欲诉讼面临受理难题,想走调解途径又面临举证难题。

“别说‘三重难’了,就是千难万难,也要为农民工排忧解难。”说起这起案件,高唐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启静态度鲜明。

由于该案复杂、特殊,高唐县司法局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后,决定立即派出精干专职调解员张洪礼牵头组建调解小组并主持调解工作。

“我与李冬才的第一次沟通非常顺利,他表示会在5月30日前结清王成等3人的工资,但到期限后,又3次推迟工资结算时间,这让我感到也许另有隐情,有必要到其所在地‘面对面’调解。”张洪礼回忆说。

果然,张洪礼走访发现,李冬才也是个农民工,家境一般,今年3月才带着一个施工队在高青县承包工程。工程完工后,工资款却被发包方暂予扣发。李冬才认为,“是发包方不给王成等3人发工资”。

对于王成等3人提供的支付协议“经办人”签名,李冬才无异议,但对于公司名称,他却表示并不是自己签署的。张洪礼到高青县主管部门调查后得知,公司名称是李冬才口述、工作人员代笔签署,李冬才的签名系其本人亲笔签名。

欠薪纠纷圆满解决

接下来怎么办?找工程发包方。

于是,张洪礼与发包方项目部经理取得了联系。事情还比较顺利,该项目部经理积极协调发包公司财务负责人,确定7月下旬给李冬才承包的工程结账付款。

张洪礼再见李冬才时,李冬才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我的工程欠款收到了,为此,都想要给你写感谢信了,高唐他们3人的工资我马上结清。”

按照调解要求,李冬才对王成等3人工资款的事实、数额进行了确认,并达成调解协议、确定了支付时间。历时两个多月,这起涉及高唐、高青、昌乐三地的农民工讨薪纠纷最终圆满化解。

“这得益于‘有事来聊 高能调解’工作机制,为群众维权开辟了通道。”张洪礼说。

徐启静表示,今后高唐县司法局将继续擦亮“高能调解”品牌,推动调解质量高标准、调解网络高密度、调解队伍高水平、联动调解高效率。

(文中王成、李冬才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