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政哲)8月7日,路遇90岁老人张炳西在路边翻车,度假区16岁少年韩起帆和乡亲们及时伸出援手进行救助,并帮助张炳西联系了家属。
8月7日上午,酷暑难耐。张炳西独自骑三轮车外出,行至李海务街道宋庄村南街路口时,突然身体不适,晕倒在地,三轮车也随着翻倒。
“我刚出家门,看到这位老爷爷倒在地上,三轮车压住了他的腿,就赶紧跑过去想把他扶起来。”韩起帆说,当时天气太热了,他一个人扶不动老人,便大声呼救。
听到呼救声,附近村民韩喜朋、韩廷利等人急忙赶了过来。“当时地表温度很高,都超过50℃了,为防止老人烫伤,我就从家里拿来爬行垫,垫在了老人身下。”韩喜朋说。
韩廷利一边帮忙,一边打电话给宋庄村党支部书记狄俊霞。此时,又有几位好心人路过,他们合力将三轮车小心翼翼地扶了起来。狄俊霞和老人的家属也随后赶到。由于救助及时,老人的身体并没有受到伤害。
事后,老人的儿媳妇顾玉清握着几位好心人的手,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当看到韩起帆,顾玉清更是竖起大拇指:“谢谢你,小伙子!”
“在学校,老师常说要做好事,传播正能量,我当时也没多想,先帮了再说。”韩起帆说。
不仅老人的家属感动,狄俊霞的心里也暖暖的:“韩起帆的单纯和坚定让我更加确信,路遇困难伸出援手是没错的。”
编后
“敢扶”就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看到有人跌倒在地,应不应该扶起来?这本来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然而,近年来一起起扶人“碰瓷”事件的发生,让一个个好心人寒了心,开始选择明哲保身。
路遇骑着三轮车晕倒在地的老人,度假区16岁少年韩起帆的选择是果断施救,因为老师常教育他们,要做好事,传播正能量。
因为怕惹麻烦上身,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少人也选择漠视。其实“碰瓷”事件只是少数,如果用法律和道德加以约束,这种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有爱的社会,路遇困难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希望韩起帆为人们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扶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这一正能量的鼓舞下,每个人都不放弃对这个社会的信任,想扶,也敢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