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2

“小河长”共巡家乡河 17,116 2022年08月18日

实习生 王江珊

黄河明珠,位山之约。

8月12日上午,位山黄河公园里,水清树荣,荷花恣意盛开,芦苇随风摇曳,锦鲤游弋嬉戏。30名“小河长”认真倾听着黄河治理故事,了解“河水清清两岸绿,风景怡人百姓乐”背后的变迁。

“这次将目光投向青少年群体,在山东省开创了‘河长制’工作的先例,希望此次夏令营能够培养‘小河长’们爱河护河的生态意识。”聊城市水利事业发展和保障中心河长制服务科科长刘鹏表示,8月12日至13日,我市组织开展了“小河长”夏令营,组织30名“小河长”开展巡河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河湖保护意识。

“一点儿都看不出这里原来是沉沙池!经过几年的治理,曾经的沉沙池区已经变成了秀美的黄河公园,真是太神奇了!”听完沉沙池区的今昔变化,“小河长”王一帆竖起了大拇指。

“12年来,我有幸见证了沉沙池从‘风沙地’到‘赛江南’的蝶变。记得刚来的时候,这里一片荒芜,交通不便,黄沙漫天,群众生产生活饱受困扰。”位山灌区水利风景区办公室负责人孙凯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引黄工程从这里兴建以来,位山灌区就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灌区引黄兴聊、引黄入冀、引黄济津,是华北平原农业、工业、城市生态水系、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支撑。与此同时,灌区中的黄河水每年有上百万吨泥沙堆积,导致沉沙池区土地次生沙化失调,形成全国最大的沉沙池。

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沉沙池区的人们不惧风沙、不畏艰险,一代接着一代干,防沙治沙、植树造林,以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有了今天“河水清清两岸绿,风景怡人百姓乐”的美好景象。

“我生在大中华,黄土地、黄河水哺育我长大……”伴着《我是中国娃》的歌声,“小河长”们来到艾山卡口。这里是黄河下游河床最窄处,艾山与对面的外山形成天然卡口,使黄河河床在这里陡然变窄,急速的黄河水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奔腾,形成了不是壶口却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渠首看到的景象,真的很震撼。”“小河长”马小童说。

金堤河微波荡漾,附近村民在树下挥扇纳凉。“小河长”们边听边看,从讲解声中感受人民治河的不易,从河道图中探寻黄河的足迹。“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金堤河,这里景色秀美又颇有气派。”聊城市第一实验学校学生赵家铭表示,作为一名“小河长”,他将以实际行动带动同学关心河湖生态,爱护家乡的“母亲河”。

在临清,“小河长”们参观了运河钞关、鳌头矶、漳卫河舍利塔。“运河之行让我知道了开发保护运河的重要性,了解到运河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家乡能够打响运河文化品牌,提高咱们聊城的文化旅游知名度。”赵家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