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5

一声承诺 一生践行 17,128 好妹妹照顾残疾哥哥38年 2022年08月18日

本报记者 林晨

本报通讯员 马林文

今年68岁的冯长辉,在家中排行老二,自幼患有智力障碍、聋哑疾病,妹妹冯金红自15岁时便照顾他的饮食起居,38年不离不弃。其背后,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感人肺腑的兄妹亲情。“他是我哥,照顾他,是我这个妹妹应该做的,我永远不会放弃他。”冯金红说,她将以一生的时间践行这句承诺。

8月11日下午1时许,记者驱车来到茌平区杜郎口镇二十里铺村,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来到冯长辉家中,6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虽然简陋,但地面、床铺等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桌子、板凳、碗、盘等居家用品也被摆放得十分有序,房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温馨。这一切都得益于冯金红。

看到记者前来,冯金红放下了手中的扫帚,帮正在午休的二哥盖好被子后,便招呼记者坐下,她一边看着不远处的二哥,一边说起30多年来照顾二哥的经历。

今年53岁的冯金红,从小就没了父亲,和母亲、姐姐、两个哥哥相依为命。后来,姐姐和大哥先后成家,外出工作,照顾二哥的担子,就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当时,年仅15岁的冯金红怕母亲劳累过度,就帮母亲操持家务,做饭、下地干活,照管二哥的饮食、起居。做这些事务,逐渐成为冯金红的日常生活。“那时候,家里缺衣少食,俺娘经常因为日子不好过而流泪,我不忍心看她难过,就想着尽量多为家里分担点儿。”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时光,冯金红的眼眶中满是泪水。

1996年,27岁的冯金红嫁到了离家只有几百米远的鲍庄村,与该村村民常绪贵成了家。当时,不少乡亲们都认为,“人家闺女都结婚了,肯定不会再管他二哥的事了”。可是,冯金红却对母亲承诺:“娘,你放心,我以后肯定会管二哥的,只要有我这个人在,我就会照顾他一辈子。”

事实证明,冯金红践行了她的承诺。“我婆婆很支持我照顾二哥,有时候包了水饺,就让我给二哥送去。二哥生病时,我对象也和我共同照顾他。”说到这里,冯金红的脸上洋溢出幸福。

十几年前,母亲去世,照顾二哥的责任完全落在了冯金红的肩上。失去了母亲,本就患有智力障碍的二哥,情绪更加不稳定,不是冲妹妹和妹夫发脾气,就是破坏家具,冯金红和丈夫不但不怪罪,反而更加细心地照顾二哥,总是变着法让他吃好的、穿好的。有时二哥在外边会像孩子一样闯祸,冯金红就拿着东西给人家赔礼道歉。

几年前,婆婆患有股骨头坏死,需要有人长期照料,冯金红不得不把二哥带到鲍庄村的家中居住。可是,二哥因为生活不习惯,时常闹着回家,实在没了办法,冯金红就把二哥又送回二十里铺村。“那段时间,我也得在外边打工赚钱,我对象确实很辛苦,她每天来回跑,照顾完俺娘,再去给二哥洗衣做饭。一年365天,她总是能让两个人吃上热乎饭,穿上干净衣服。”谈及妻子,常绪贵称赞道。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的一天,二哥突患脑梗,需要在医院里住一个月。那段时间,冯金红和丈夫倒班照顾二哥,两个人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也没吃过一顿饱饭,可夫妻俩却从无怨言。出院后,冯金红又帮助二哥做康复治疗,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二哥很快就能下床走路,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

多年来,冯金红的二哥虽然不会说话,但一看到妹妹就很激动,眼里经常流出泪,并常常竖起大拇指。冯金红从小无微不至照顾二哥的事迹早已在当地传开,人们都称赞她的大善之举。冯金红也多次被鲍庄村委会授予“好媳妇”称号,她的家庭还被授予“五好家庭”等荣誉。

“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政府不仅给俺哥改造了房子,每年还会给一些脱贫帮扶资金。每逢过年过节,镇、村干部还拿着米面油来看俺哥,俺哥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现在,我的孩子也长大了,我也时常给他们说,以后一定得孝顺二舅,有时间多去看看他。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俺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谈及未来,冯金红充满希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