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2

非遗文化元素扮亮历史建筑 17,418 ——走进聊城地委专署旧址 2022年08月24日

聊城地委专署旧址内的非遗葫芦元素雕刻

扎染传承人展示扎染技艺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8月21日上午,位于古城区的聊城地委专署旧址内,来自济南等地的孩子们在蓝花花扎染创艺空间一边仔细地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一边有模有样地把手绢铺开,不一会,五颜六色的扎染作品就出现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太神奇了,在这里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还第一次亲手制作出了心仪的作品。”这样的体验让从济南来古城区游玩的小雨和朋友们收获满满。

聊城地委专署旧址位于古城区内,随着该处老建筑的修复完毕和对外开放,其承载的源远流长的红色基因和意味悠长的聊城故事,成为不少市民争相前往的打卡地。而随着非遗元素的注入,老建筑的活化利用,让这里重新焕发出光彩。

“自聊城地委专署旧址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聊城非遗项目进驻到这个历史文化元素浓厚的小院里。”聊城水上古城非遗文创园区运营主管胡雅博介绍,聊城地委专署旧址按照红色记忆和非遗空间的主题进行规划后,致力打造成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现在非遗文创园区已趋于完备,并逐渐形成了展销区、体验区等几个主要的区域。

在体验区内,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一些非遗工艺的制作,如木版年画、扎染、剪纸、东昌葫芦雕刻、东昌叶雕等;而在展销区,更有本地特色的多品类文创产品供游客选择。

聊城地委专署旧址既见证了聊城市(地)委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聊城视察时的居住地。为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场景,这里不仅按照原真性、安全性的原则对整体环境进行了清理,而且还根据原始布局进行了整体效果提升,并邀请了不少老居民、老领导进行指导修缮,让老一辈的革命情怀根植于此,传承发扬下去。

劳模曾广福合作社、劳模宋长生、临清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史、聊城机械工业体系基本形成、聊城化肥厂、棉纺织厂、手表厂,在聊城地委专署旧址的红色空间内,一幅幅老照片成为见证聊城经济社会发展最珍贵的历史记忆。

四方桌、长条凳、大舞台,在原聊城地委礼堂,真实再现的场景让不少老居民重拾曾经的美好时光。

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聊城地委专署旧址免费向游客开放,按照“红色记忆+非遗空间”进行建设的这处小院也渐渐成为古城区内聊城人心中最值得游览的红色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