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5

新建大桥卫生,盯得再紧一些? 17,427 2022年08月24日

中华路徒骇河大桥上被随意丢弃的垃圾

兴华路徒骇河大桥南侧非机动车道西首的一处垃圾

中华路徒骇河大桥上被随意丢弃的废旧布料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兴华路徒骇河大桥、中华路徒骇河大桥建成后,城区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两处大桥还因为高颜值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

8月19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两座桥的桥面道路及桥下都能看到食品包装袋(盒)、食物残渣、烟盒、纸屑等小件垃圾。这些垃圾影响了桥梁整体形象和市民观感。两座新建大桥的卫生谁来管理?能否加大管理力度?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详细了解。


记者调查

垃圾乱丢 影响大桥形象


记者看到,兴华路徒骇河大桥南侧人行道上有火腿肠包装袋、塑料袋、卫生纸等小件垃圾。而在桥体西首南侧的非机动车道上,有一堆垃圾,包括雪糕纸、宣传彩页、食品包装盒、扑克牌、塑料袋等,现场还有一滩污水。这堆垃圾位置比较显眼,面积较大,市民骑车经过时都纷纷皱起了眉头。

兴华路徒骇河大桥正下方河岸,凉风习习,不少人正在钓鱼,还有很多人站在一旁围观或纳凉。记者看到,一些烟盒、蛇皮袋等垃圾被随意丢弃,看上去有些“碍眼”。

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兴华路徒骇河大桥是她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地,“每天走在这样气派的大桥上,很为我们的城市自豪。但是大桥卫生较差,令人失望。几周前,一辆电动车在桥上着火了,路面和桥栏杆上的燃烧痕迹一直也没人清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管理力度,让大桥一直保持干净整洁”。

与兴华路徒骇河大桥一样,中华路徒骇河大桥同样拥有较高的“人气”,特别是晚上,不少市民到这里遛弯、散心,更不乏“直播达人”出没。记者注意到,这座桥的整体卫生状况尚可,不过,在桥面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依然零星分布着食品包装袋(盒)、食物残渣、塑料袋、烟盒、烟头、废旧布料等垃圾。虽然每处垃圾的面积不大、数量不多,但依然对桥梁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这么漂亮的大桥,因为路面有垃圾,整体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市民邱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开发区常住居民,她非常喜欢中华路徒骇河大桥,但桥上的垃圾真的有碍观瞻。“这些垃圾有的是行人丢的,有的是车窗抛物,希望市民能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做起,杜绝乱丢垃圾。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把大桥卫生管得再紧一些。”


部门回应

大桥尚未移交 会加大管理力度


8月22日上午,记者联系了聊城市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建局”)尚未就兴华路徒骇河大桥的日常维护和保洁进行移交,“现在该桥不在我们的保洁范围,所以保洁公司没法开展保洁工作”。而对于为何大桥建成后至今没有移交,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记者随后联系了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市民反映的兴华路徒骇河大桥卫生问题,他们于8月21日进行了实地查看,发现设有围栏的拉索区垃圾相对较多,路面垃圾并不多见,“我们已经安排施工单位做好桥上、桥下的垃圾清理工作,并加大日常保洁力度”。此外,对于兴华路徒骇河大桥管理维护方面的移交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已与市城管局进行了初步对接,“差不多这周就能对接好”。

对于中华路徒骇河大桥的卫生管理问题,记者从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住建部门了解到,目前大桥的日常维护和保洁等工作尚未移交至开发区市政部门,“现在大桥的管理工作由施工单位来负责,但是市政部门在人员、设备等方面更具优势、更加专业,接下来肯定会移交的。目前移交的具体日期尚未确定,在移交之前,我们会督促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做好相关工作”。


记者手记


中华路徒骇河大桥通车一年有余,其桥塔主题为“水岸明珠”,左塔和右塔高度超过105米,双塔扭转上升,宛如喷涌而出的巨大水柱,象征着新时代聊城踔厉奋发的斗志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兴华路徒骇河大桥于今年4月底通车,是全国首座应用碳纤维斜拉索的车行桥,主桥为莲花造型,加上独特的灯光设计,一经建成便以高颜值“吸粉”无数。

两座大桥的先后建成和投入使用,丰富了城区交通网络体系,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同时也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座大桥已成为聊城市民引以为豪的对外展示家乡新形象的窗口。每逢夜幕降临,两座大桥上比白天还要热闹,人们在这里散步、纳凉、赏景,还有不少人打开手机进行直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家对于两座大桥的喜爱溢于言表。

从这个层面来说,两座新建大桥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交通作用,同时也寄托着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

当前正处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城市卫生不应该有死角。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切实做好新建大桥的卫生维护工作,让新建大桥保持美好形象,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