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6

暑假“余额不足” 你做好开学准备了吗? 17,514 2022年08月25日

陈翠(右)在为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市民进行心理辅导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转眼间,暑假已“余额不足”,孩子们即将回到学校。本报记者采访发现,有些学生被“开学恐惧症”困扰,而家长则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家长:有人期待,有人焦虑


“‘神兽’就快要归笼了,想想都抑制不住地开心。”8月21日,市民张淑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则动态。张淑兰的孩子上小学,作为一名全职妈妈,暑假里,她每天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看孩子写作业,“累到怀疑人生”。“孩子上学的时候‘母慈子孝’,但是一放假,几乎每天都过得鸡飞狗跳。”张淑兰说,眼看暑假接近尾声,想到孩子马上要回到学校了,觉得自己终于重新“活过来了”。

和张淑兰的期待不同,高中生家长刘蕾(化名)则感到焦虑。“整个暑假,孩子几乎每天晚上都玩手机,很晚才睡,早晨又很晚才起床,马上就要开学了,我真的很担心开学后孩子的成绩会下滑或者跟不上。”8月21日上午,刘蕾来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对心理咨询师陈翠说。

刘蕾坦言,作为家长,她也知道要适当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但因为孩子要上网课,她在上班前不得不把手机留给孩子,等下班回家再要回手机时,孩子就非常排斥。“几乎每次收回手机时,都会引发一场‘家庭战争’,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我也不敢和孩子针锋相对。”刘蕾说,一个暑假下来,自己心力交瘁,非常担心在暑假里“放飞自我”的孩子开学后不能适应学校里紧张的节奏,学习成绩下滑。

陈翠说,张淑兰和刘蕾基本代表了开学前学生家长的两种状态,低龄学生的家长由于孩子的学习压力不是那么大,更多的是期待孩子能尽快开学,恢复规律的作息时间。而刘蕾作为高中生的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开学后“生物钟”规律,另一方面则更担心孩子开学后不能“收心”。“他们往往比孩子还焦虑,开学前会更加严格地管束孩子,导致孩子有非常严重的逆反心理。”陈翠说。


学生:不可忽视的“开学恐惧症”


最近几天,初中生可可(化名)每天傍晚都会去小区附近的公园跑步。这是陈翠给可可开出的“药方”。

因为假期里长时间打游戏、听音乐,临近开学,可可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了幻听,即使没有播放音乐,可可也总觉得耳边有音乐在回响。

“有些孩子晚上经常熬夜打游戏,大脑处于劳累过度的状态,影响了脑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有些孩子甚至完全没有心思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就会出现可可这种幻听症状。”陈翠说,由于暑假时间较长,一些学生打乱了上学时形成的生物钟,假期的安逸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反差,造成他们有心理落差,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会产生“开学恐惧症”。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陈翠认为,在临近开学的这段缓冲期内,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逐渐关闭“假期模式”,开启“开学模式”。“首先从作息开始,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睡觉,从而更好地适应开学后的学习生活。”陈翠说,如果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家长也不必恐慌,“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适当学习,慢慢收心,平稳衔接,即可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延伸阅读

学习需保证 脑力、体力和心力


在采访中,陈翠表示,对于孩子厌学,可以从脑力、体力、心力三个方面寻找原因。

脑力不足,一定会影响学习效率。很多孩子睡得太晚,或者是看手机时间过长,大脑经常处于劳累过度的状态,就会影响脑力。脑力不足,学习的时候就使不上劲儿,学习效率就会下降,没有状态去学习,表现出来就是厌学。

体力不足,当然就没有力量去干活。有些孩子很瘦弱,连说话都没有劲儿,学习时也坚持不了很长时间。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或者写作业特别拖拉,很可能就是体力跟不上造成的。这些孩子不仅不愿意学习,让他去干家务活或者去锻炼身体,同样也会不情愿。

心力,即精神和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被用来处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被这些事情干扰着,比如对抗父母的控制和管束;想办法讨好父母,害怕父母生气;总是考虑哪位同学欺负他了、针对他了、对他不好了……他的心力就会被“散事”透支,用来学习的心力就会不足,无心学习。

陈翠给家长提出了几条建议:让孩子按时睡眠,保证午休,不熬夜,不过度使用手机,保证孩子的大脑健康,保证他有充足的脑力;让孩子适量运动,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为学习提供充足的体力;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及时疏导,不给孩子增添负面情绪。同时,陈翠提醒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引导孩子团结同学,在学校里保持好心情,这样孩子才愿意待在学校,并且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

吕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