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3

全市23家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 17,655 2022年08月29日

本报讯(记者 孙克锋)“目前,全市已有23家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东阿县、茌平区县域范围敬老院全部实现公建民营。”8月25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王登信说。

我市大力推动公办敬老院委托运营,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解决公办养老机构发展活力不够、服务能力不强、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

东阿县启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比较早,目前对全县行政区域内的6处公办中心敬老院实行“托管”——政府购买养老护理服务。公办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院内居住的特困人员供养费用等,由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拨付。

王登信介绍,中心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后,他们着力强化了行业监管,建立评估机制,以老年人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为重点,对申请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社会评议和公示制度,增加老年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公开透明性。

民政部门还定期开展培训,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一线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运营方参加业务培训,介绍最新政策法规,并鼓励运营方积极参加等级化评定和服务质量标准化评先争优活动。

2020年至2021年,全市改造提升敬老院28处,护理型床位2800张,今年计划改造提升敬老院12处。改造完成后,全市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5%,特困人员兜底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县、乡供养服务设施相衔接,布局科学、服务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络。

我市还深入推动医养结合,发挥医院医疗护理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医院托管运营敬老院的模式,由临清市人民医院托管运营的两家敬老院反响良好,提供了有益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