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华老人乘电梯回家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10月7日一大早,在东昌府区新区街道中巨社区市发改委家属院,65岁的小区居民郭淑娴和来她家串门的亲戚有说有笑,她拿出电梯卡对准读卡器轻轻一扫,电梯门随之打开,不到10秒钟她们就到了家门口。
“人老腿先老,上了年纪后就怕爬楼梯,现在好了,小区加装了电梯,以后上下楼就方便多了!听说我们小区加装了电梯,好多亲戚朋友来参观!”提到小区加装电梯,郭淑娴满脸喜悦。
市发改委家属院是个老旧小区,居民中老人较多,对加装电梯需求较大。今年,在小区红管家的努力和社区支持、引导下,小区加装电梯进展较为顺利,目前已有4个单元加装完毕,剩余单元电梯加装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老旧小区没电梯 居民生活不方便
市发改委家属院建成已有20多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共有3栋居民楼、11个单元。
“小区里住的老人比较多,现在光是80岁以上的就有近40人。拿我所在的单元来说,住在3层以上的老人就有6位。”市发改委家属院红管家王传华告诉记者。
市发改委家属院居民楼全部为6层,对于老人们来说,爬楼梯成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担”,经常是“爬一层,歇一层”,累得气喘吁吁。如果再随身携带重物,用“步履维艰”形容也不为过。
“不用说别人,我之前有一次买了一袋面和一桶油,爬楼梯拎不动,后来还是别人帮忙才弄到家里。”王传华今年70岁,提起此前的经历她苦笑着说。
“啥时候能加装电梯就好了!”不知从何时起,小区越来越多居民有了这样的想法和期盼。
2020年12月28日,市住建局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等10部门制定出台《聊城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月31日。《办法》对既有小区加装电梯的选址要求、资金筹措、补贴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让相关工作的推进有了政策支持和明确依据。
克服重重阻力 加装4部电梯
今年2月初,中巨社区党委、阳光社工联合市发改委家属院红管家制订了小区加装电梯的计划。为了尽快帮小区居民圆“电梯梦”,中巨社区阳光社工多次带领小区红管家到其他已加装电梯的小区参观学习。
然而,一个现实情况是,小区加装电梯面临不少阻力。加装电梯主要面对2层(含)以上业主,一些1层业主持反对意见,主要是担心电梯加装后影响房子价格,此外,也有业主担心会影响采光、占地过多、产生噪声等。对于这些担忧,以王传华为代表的小区红管家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打消居民的顾虑,可谓是“磨破了嘴,操碎了心”。
以小区某单元为例,经过红管家的努力,最后该单元仅剩1层的一户业主没有在加装电梯同意书上签字。“对方也没说为何不签,原因应该就是担心影响房子以后的市场价格,又不好明说,就一直拖着。”王传华说,按照此前规定,没有征得全部业主同意,就无法加装电梯。就在王传华和其他业主着急的时候,今年6月份,我市对《办法》中“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应征得本单元全体业主同意”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加装电梯不用再争取全体业主同意了,达到一定比例就能加装。”王传华说,修改后的《办法》无疑加快了加装电梯的步伐。
加装一部电梯需要多少钱?小区红管家武清义告诉记者,电梯补贴要到竣工验收后走完程序才能发放,前期所有花费需要业主们自筹;每部电梯整体安装费用为27万多元,业主从1层到6层按照相应比例出资,楼层越高拿得越多。
截至目前,市发改委家属院已经有4个单元加装了电梯,其余单元的电梯加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除个别单元因影响消防通道或住户较少而暂时无法加装外,大多数单元相关工作进展顺利。
10月9日,来到市发改委家属院门口,2号楼前的3部室外电梯映入记者眼帘:电梯安装在居民楼外面,中间有2米左右的通道连接,电梯差不多与楼房等高,深灰色,颜值很高。“以前搬出去的,现在想回来住了,曾经打算卖房子的也不卖了,大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王传华笑着说。
记者手记
多些换位思考 多些相互理解
从曾经的“怕出门”,到现在的“想出门”,市发改委家属院加装电梯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加装的是电梯,带来是居民的幸福感。
实际上,“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话题由来已久,也不时成为社会热点。随着我市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会有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居民圆“电梯梦”。
加装电梯涉及占地、采光、费用摊派等多个问题,每层业主的利益、立场各不相同,对加装电梯肯定会有不同意见。
一般来说,楼层越高,加装电梯的需求越大。而对于1层业主来说,基本是没有加装电梯需求的。此外,根据我市相关政策规定,业主根据所在楼层的高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加装电梯费用,分摊比例则由业主协商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层业主多一些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共同推动电梯加装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