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红光在读书会上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如果说,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选出的则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这是2021年东京残奥会聊城籍运动员贾红光领奖的视频中,一位网友的留言。
今年34岁的贾红光在6岁时被高压线所伤,失去了左臂和1/3的右臂,但凭着与困境斗争、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向命运宣战的精神,在赛场上惊艳众人。他不光在东京残奥会上以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大放异彩,并且用仅剩2/3的右臂为自己亲“手”戴上奖牌。
10月2日上午,贾红光来到聊城市图书馆,向小水滴读书会的书友们分享自己如何从一个乡村残疾孩子成为残奥会冠军的故事。其中既有贾红光童年生活的艰辛,奋斗路上的苦痛与泪水,也有他站上领奖台的成功与喜悦。
坐在书友面前的贾红光,穿着一件印有国旗和“CHINA”字样的T恤,用2/3的右臂熟练地夹起面巾纸擦汗,他不介意对着镜头展示自己残缺的胳膊,甚至在分享会上坦然地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因为不小心触摸到变压器而致残的经历,并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在场的书友要学会躲避危险、保护自己。
小时候的贾红光并不明白残疾意味着什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受到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变得敏感、自卑。
放羊,在自家的小卖部里“上班”,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贾红光一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会再闪光。直到2008年,“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让贾红光的目光第一次聚焦到体育上,他第一次知道还有“残奥会”,残疾人也能拿世界冠军。那年,他20岁。
2009年,21岁的贾红光作为一名“大龄运动员”开始学习游泳,并入选聊城市残疾人游泳队,命运开始破局,而他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梦想很简单,可实现起来很难。”贾红光坦言,但他也明白,坚持是抵达梦想的最好方式。
折翼亦能飞翔。为了弥补自己的劣势,贾红光拼命地训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成了贾红光的座右铭。他几乎每天都泡在水里,呼吸、憋气、滑动双腿,只为把身体调试到最佳状态,让自己在泳道里游得更好、更快。由于长期训练,贾红光的肺部、腰部都受过伤,因为没有胳膊,游泳主要靠腰部用力,“有时候出水后趴在地上起不来,腰像断了一样。”身体的吃不消,也曾让贾红光想过放弃,但骨子里的不服输,让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路拼搏,一身伤痛,十几年的时间,他从放羊娃蜕变成残奥会冠军。
2021年8月,在东京残奥会上,他倔强而坚定地用残臂亲“手”为自己佩戴奖牌的样子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现在,贾红光的生活可以说是“幸福美满”,谈起家庭,提起妻子和一双儿女,这个坚毅的汉子瞬间变得温柔起来,“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当天,贾红光9岁的儿子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在孩子的心里,爸爸是个英雄。
如今,贾红光就职于聊城市残联,在努力为家乡培养游泳的好苗子,为聊城的残疾人游泳事业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作出贡献。“无论是在游泳项目还是其他领域,希望聊城能涌现更多冠军。”贾红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