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董杜庄镇的亢金花团队正在进行种苗嫁接
文/图 本报记者 苑莘
10月10日,在宁夏中卫市的一处种苗嫁接基地,40岁的亢金花又忙了一天,除了要照顾身边的四五十位姐妹,还要为远在厦门的姐妹们计算工资。心灵手巧的亢金花,用了七八年时间,带出一支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手艺精湛的种苗嫁接“娘子军”。
西瓜产业催生嫁接队伍
亢金花家住莘县董杜庄镇亢庄村,这里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毗邻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几个村庄。她的姐妹们也大多来自董杜庄镇周边区域,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源于董杜庄镇西瓜产业的发展。
董杜庄镇群众种植西瓜大棚已有20余年的历史,目前西瓜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1亩约为666.7平方米),是鲁西最大的早春大拱棚西瓜生产基地。自2011年起,当地开始举办西瓜节,推动西瓜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上游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下游推动种苗产业发展。
产业的延伸效果明显。看着镇里建设了一个又一个育苗棚,亢金花动了学种苗嫁接技术的心思。她跑到寿光市学习种苗嫁接技术,学成归来后,成为当地第一批嫁接师傅,带出了近百名徒弟。
已成为嫁接工带头人的亢金花说,多亏了董杜庄镇西瓜产业的发展,她和姐妹们才有机会学会种苗嫁接技术,走遍全国各地,“本地的西瓜种苗嫁接完后,我们就开始向外走,现在云南、新疆、广西、福建、辽宁等地都有我们的工人。”如今,董杜庄镇嫁接工的名声已经打响,仅亢金花的团队就有近200名成员,而这样的团队在当地还有三四个。
依靠好手艺走上致富路
在亢金花看来,嫁接工是一份非常适合她和姐妹们的高收入职业。“嫁接一棵苗的报酬在0.1元到0.11元之间,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嫁接完,所以只要手艺好,就不愁赚不到钱。”亢金花说,依靠这份工作,她们轻松走上了致富路,她的表妹王金峰依靠这个手艺,每年大约能存10万元。
由于人工嫁接苗成活率高、浪费少,在业内人士看来,聘请嫁接工嫁接苗要比使用全自动嫁接设备嫁接划算得多,所以,亢金花的团队非常好接活,西瓜小镇的这群“金凤凰”每年都会经历她们的“飞翔”历程。“每年六七月份,大家干完东北地区的活就向南走,一般一年要去七八个地方,大多是坐飞机去。飞机票也不用我们自己买,都是种苗厂的老板给买。”最近几天,亢金花正和四五十位姐妹在宁夏中卫市的一处种苗嫁接基地嫁接西红柿苗、辣椒苗。
“要不是从事这项工作,咱哪有机会看到祖国大好山河的美景。”亢金花对当下的生活非常满意。
计划开办技术培训班
性格开朗的亢金花说话总是带着三分笑,但她也有烦恼:随着嫁接工的品牌打响,到了外地用工高峰期,董杜庄镇的嫁接工已经供不应求了。
“新疆的哈密瓜苗绝大多数是咱董杜庄人嫁接的,现在很多地方都找上门来要嫁接工。今年旺季,很多订单我们都没敢接,因为实在忙不过来。”亢金花说,如今,莘县妹冢镇等相邻乡镇乃至周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的姐妹也纷纷加入到了她的团队。“出门干活有人给包机票、食宿。技术熟练后,一名嫁接工一天能嫁接五六千棵苗,一个月干20天就能赚1万多元。”亢金花的姐妹们很多已经买了私家车,有的还在县城买了房子。
“这份工作要求眼力好、手巧,想入行就得好好学一下。”亢金花说,如今,她注册了聊城鑫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计划开办种苗嫁接技术培训班,让更多的姐妹学会这门手艺,依靠这门手艺打开致富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