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 任蓉华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从唐古拉山脉奔腾而下,一路浩荡,奔流入海,其沿岸的变迁,总会勾起人们太多的记忆和联想。10多年前,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作家旅克·理查德结伴从上海出发,沿长江逆流而上,进行了一场兼具艺术性、记录性的考察。如今,他们用当时积累的156幅色粉画和47篇旅行笔记,集结成了《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一书。跟随两位作者在图画与文字间穿行,发现这本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而更像是关于长江的一次严肃的“田野调查”和历史瞬间定格。
历时近一年的旅行中,高翔和旅克·理查德通过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搭拖拉机等方式,以最大的可能贴近这条流经广袤地域的河流。从下游到中游、上游,从上海到宜昌、德格,画家与作家,绘画与文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相得益彰中记述下了长江沿途的风土人情,勾勒出一幅别样的鲜活图景:时而人声鼎沸、车马喧腾,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时而天高云低、谷深山陡,静谧原始如桃源仙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触摸巨变中的时代和社会,并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展开追问。
对生活的观察是高翔绘画灵感的源泉,也体现在他反映长江沿途风物的画作中。他怀着对祖国河山的厚重情感,手持色粉笔,从远景到微小的细节,徐徐展开对长江的记录。而旅克·理查德则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直接而真实地用文字描述了他沿途看到的一切。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在作者看来,长江就像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其沿岸既有时尚奢华的城市街区,也有老街和小城镇,而在偏远的地区,更有农耕时代的田园宁静。或许,世界上没有哪条河流像长江一样,长期存在着地理、时空、社会体系、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而这正是长江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