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 武俊岭
天黑了,赵王睡眠充足后,举止更加潇洒。顾、郑、谢三人,就数谢榛精神抖擞。顾圣之看到谢榛的神情,先自怯了几分。郑若庸虽然稍镇定,但有点倦怠。
席散,顾、郑二人被婢女搀扶而去。谢榛告辞。赵王吩咐书办,派两个人送先生回家。
第二天,谢榛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他吃了两碗妻子煮的小米粥后,在院子里散步。正想坐到书桌前用功呢,王府来人了,说,王爷请先生即刻进府。
谢榛不敢拖延,稍稍整饬一下衣冠,便随来人前往王府。
到了大殿,顾圣之、郑若庸二人已在陪着赵王说话。见了谢榛,二人几乎同时夸赞。顾圣之说,谢先生真是海量!郑若庸说,我算是服了。但是,今天不能光喝酒,酒后还要赋诗,谁要是酒后写不出诗来,得罚酒。
赵王笑笑,说,昨天喝得太多,没能写成诗,今天要少喝一些。
说话之间,已到中午。酒菜上来,四人一阵猛喝。喝得半醉时,止住。赵王让人收拾好几个书案,放置好笔墨纸砚。又让婢女拿来一炷筷子粗细的香来,赵王说,以此香燃尽为限,看谁写的诗多。
婢女把香点燃。几人开始思考。
谢榛陶醉着,诗兴渐渐萌发。在那炷香燃了还没有一半时,他已完成腹稿。他第一个走近书案,奋笔疾书。一气写出四首七绝。
写完,那炷香还剩下三分之一的长度。
在谢榛开始写第三首的时候,赵王、顾圣之、郑若庸走近书案,开始书写。
最后的结果是:谢榛四首,赵王三首、顾圣之两首、郑若庸一首。
大家对每个人的诗进行了一番品评。三人认为谢榛能一韵四首,功力非凡。
谢榛听到夸奖,内心虽然十分高兴,但表面上却极力掩饰。他刚成为王府宾客,不宜太过张扬。于是,他自谦地说,大家不要夸我,不然我就不能进步了。大家多给我提提意见。
赵王说,先生不必过谦。应该胆量大起来,心思细下来,眼睛亮起来。
谢榛说,殿下所见高远。
赵王对谢榛说,因为谢先生有家眷,所以安置于府外。顾、郑二位,因为没有家眷,本王就于后院为他们准备了房子。先生如果酒后不愿走路时,就与顾郑二位一块在后院休息就是了。
这样,谢榛便在安阳住下来。几个人诗酒盘桓,十分快意。十天八天几个人便有一次开怀畅饮。喝酒之后,几个人往往就会吟诗作赋。酒与诗,成为一对紧密难分的伙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