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近日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该局提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相关项目,对照研究了部分中医药在治疗女性子宫内膜薄性不孕不育症、男性少弱精症等方面的疗效作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要求进一步加强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并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经验,形成不孕病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使用。
根据2022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度报告,2022年末全年人口数量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低于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事实上,将辅助生育技术纳入医保范围,已有不同省份进行了尝试。去年,北京市医保局、卫健委和人社部共同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人工受精术、胚胎移植术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医保。这是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省级单位,且全部被纳入甲类报销目录。此外,湖南、江西、四川、湖北均发布过拟将辅助生育技术纳入医保的消息。
去年8月份,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这是国家卫健委首次明确要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综合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