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4

英雄那年刚二十 28,329 2023年02月13日

秦思亭

秦思亭进校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秦思亭当年在前线阵地上

文/图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朱红光

“我是听着老人讲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故事长大的,小时候,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些英雄的故事就在我心中扎根发芽了。”2月8日,在临清市新华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德勇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秦思亭家。只见他坐在轮椅上,胸前挂着鲜红的奖章,微笑着迎接我们。

秦思亭,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等功臣。1964年4月出生于临清市康庄镇大陈村,1983年,秦思亭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成为原济南军区六十七军一九九师597团高机连战士。1985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火线入党,在战斗中左下肢被炸掉,荣立二等功,后被评为五级伤残军人。

穿封锁线住猫耳洞

“1985年初,我们高机连经过七天七夜的长途行军到达云南,然后又摩托化行军三天三夜,到达战前训练基地,进行战前训练3个月。训练中,就听说了许多越南当局向我国境内开枪开炮,杀我边民,毁我房屋的罪行。”秦思亭抬头看着屋顶,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他的第一次战斗在1985年5月31日打响。被越军占领的531高地地形复杂,通往高地的路有100余米,已被越军炮弹炸平,被称为百米生死线。我军冲锋过程中,不仅空中有越南军队的炮弹呼啸而来,而且高地右侧是越军的狙击位,给冲锋带来很大阻力。最后,连长用引诱敌人火力的办法掩护战友,通过了百米生死线封锁网。但是连长没能躲过越军炮弹,他的腹部受伤,肠子淌了出来。连长抓起肠子塞回去,站起来再次冲锋。还没冲两步,连长高大的身躯又重重摔下,壮烈牺牲。在连长的带动下,秦思亭和战友们付出极大的代价夺取了阵地。

夺回阵地后,由于供给线被炸断,秦思亭他们坚守高地三天三夜没有给养。由于阵地上的树木全部被炸烂了,树叶都烧光了,饿了,就在石缝里找青草充饥;渴了,就把钢盔放在潮湿的战壕低处,接地里的渗水,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

南疆的天气阴晴无常,一场雨一下就是三五天,一晴天气温就达40多摄氏度。秦思亭和战友们就“住”在直不起腰、伸不直腿的阴暗潮湿的猫耳洞里。下雨时阴暗潮湿,晴天时闷热难耐,加上虫叮蚊咬,还有老鼠和蛇的干扰,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令秦思亭浑身难受。

“在战场上,最难解决的是吃水问题。我们既盼着下雨,又怕下雨。下雨时,我们用一块塑料布四个角系上绳子拉起来接水喝。但是接连下上几天雨后,腿上就起满小水泡,皮肤慢慢溃烂。晴天后,嘴唇干裂,一动,鲜血就渗出来。由于没法洗衣服,有的战友身上生疮溃烂,裤头和血肉粘在一起,只好光着身子和越军打仗。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祖国需要,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能坚持。”秦思亭感慨地说,侦察兵在前沿阵地潜伏时,有时几十条山蚂蟥钻进裤腿里吸血,虽然疼痛难忍,但是为了不暴露目标,硬是发扬邱少云精神,一动不动。

残酷的405高地争夺战

1985年12月2日,攻打405高地的命令下达后,秦思亭和战友们都积极写请战书,要求参加敢死队、突击队、主攻队。405高地地形复杂、险要,就像盆地中心凸起的高地。要想攻上去,必须先拿下一座山,再重新冲锋。最后决定由高机连负责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和烈士。

在冲锋前炮击三分钟后,四连迅速接近405高地脚下。支援炮火一停,战士们个个如出笼猛虎,杀入敌阵,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夺回了表面阵地。但是藏在4号洞里的越军用无线电接通了炮兵,越军的炮弹像雨点一样朝405阵地打来,阵地上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消灭了4号洞里的敌人。阵地被炮火烧焦了,石头被炸成粉末,战士们都被硝烟呛得喘不过气来。

12月3日、4日、5日连续三天,越南军又用了一个营加两个连的兵力,向405阵地疯狂反扑。四连打退了敌人数次反扑。到了5日,坚守405阵地的战友只有十几名了,战士们及时联系炮兵支援,整个阵地炮火连天,打得残敌抱头鼠窜。

“12月7日,我们连兵分两路,冒着敌人的炮火给最前沿阵地送弹药,抢伤员,抬烈士,清理战场。”秦思亭说,由于老山气温较高,烈士的尸体已经腐烂,没法再完整地抬到担架上。19岁的王世成和郭本友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烈士的骨头和尸肉捧到塑料袋里,放在担架上抬了回来。

将下肢留在了高地上

12月8日黎明时刻,全连有两个排的兵力抢运烈士和伤员,其余战友全部运送弹药和给养。秦思亭和战友陆晓华一夜没睡觉,连饭也顾不上吃接着又主动加入突击队,向阵地运送弹药。

当冲到百米生死线时,突击队被越军的前沿哨所发现,一阵炮火打过来,其中一发炮弹在秦思亭左侧的一块大石头上爆炸,弹片和碎石向秦思亭“嗖嗖”飞过来,他左胳膊和左手被炸了二十多个洞,眼球瞬间也疼得要命。秦思亭忍着剧痛继续冲锋,穿越封锁线。临近阵地时,只听一声闷响,他再次被冲击波推出好几米远,重重地摔在地上。

秦思亭用右手抹了一下糊住眼睛的泥土,刚爬起来又摔在地上。他低头一看,一颗地雷把左下肢炸掉了。“被炸飞的左下肢处,动脉血管像喷泉一样,鲜红的血液呼呼地流,只有一个大脚趾头连着一条肉皮荡来荡去。”副班长王文国看到秦思亭倒在血泊中,背起他就冲进一个猫耳洞里,用急救包和止血带简单包扎,然后把他抬上担架。战友们踩着战壕里没膝的泥水,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秦思亭从前沿阵地抢到了662.6高地……那年,他刚刚20岁!

“战争是残酷的,能够活下来很幸运,但是我从不后悔。无论生活多艰苦,环境多恶劣,战争多残酷,我们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我们参军不是为名利、地位、奖金,军人的价值不是拿金钱来衡量的。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是无数烈士和奋斗者共同创造出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回忆起昔日战场,秦思亭不无感慨。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他比普通人更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祖国越强大,敌人就越不敢侵犯!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党的历史,加强革命教育,将咱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