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丽
“妈妈,今天是正月初几呀?”
“今天是正月十二,儿子。”
“那我们该讲正月十二的故事了,快开始吧妈妈。”
最近,我们共读的是台湾汉声出版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按照日期每天讲一个故事,是我和5岁儿子期待的幸福时刻。
“妈妈,我听到年兽害怕的声音了!”不待我问,儿子便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除夕夜,窗外的鞭炮声让儿子记起来《年兽来了》这个故事。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现在陪儿子再读,记忆深处的弦被拨动,温暖而久远。代代传承中,我仿佛听到了祖辈们的声音,他们说,厄运通通都会被丢到去年,新的一年,就能迎来新的希望。
“妈妈,这幅画我在书里见过。”在外就餐,儿子指着店家墙上的“财神画”兴奋地喊起来。“是的儿子,这是在《聚宝盆》中出现的”。书中一幅幅画,既开启了儿子的见识,也揭开了我的回忆:正月初五请的财神、腊月二十三请的灶神、新年贴的门神……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版画、年画、皮影,青铜纹饰、石刻拓片、掐丝珐琅……透过一张张插图,我看到了古人的生活,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美感。
“妈妈,你闻到我的香屁了吗?”这是讲了《卖香屁》后,儿子最爱玩的游戏。儿子小时候,我离开他去上班,他想妈妈的时候就会抱着我的睡衣,他说衣服上有“妈妈的味道”。读《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我也闻到了文化传承的味道——有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厚重味道;有岳飞、文天祥的爱国味道;有蔡伦造纸、太阳问答的科学味道;还有现如今一代接一代的文化流传的味道。
“妈妈,我想吃元宝啦!”自从看了《水饺和元宝》,儿子就把水饺叫作“元宝”了。应孩子需求,和面、拌馅儿,把儿子平时不想吃的营养肉菜一并藏在了水饺里,吃个肚儿圆。仿若中国文化,在时间的沉淀里,加入一种品格,融入一种精神,塞进一种思想,传播一种方式,再滴入一种风格……所有的这一切,都浸透在青砖绿瓦、敦煌飞天、青釉彩瓷中,构成了中国大地独有的味道,形成了一种文化气场。
与儿子一起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好似在品尝一道中华盛宴,不觉间就调动了五官纷纷参与,唯恐漏掉一丝美感。这是一种相处的幸福,也是与传统文化的一场美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