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芳在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 朱红光 摄
本报通讯员 朱红光
本报记者 夏旭光
“黄英芳这孩子,不仅长得漂亮,心眼儿还好呢!”
“是啊,老苏两口子真有福气啊!”
走在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林园村,时不时就能听到村民们对黄英芳的称赞。41岁的黄英芳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家里有卧床不起的公公和残疾的婆婆,还有患糖尿病的丈夫以及正在上学的一双儿女。她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料一家人,受到人们一致称赞。
黄英芳的公公患脑梗,常年瘫痪在床,黄英芳和丈夫每天为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帮老人锻炼恢复。老人想吃什么,黄英芳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为了让公公常呼吸新鲜空气,她买来轮椅推着公公外出晒太阳。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有时候性情暴躁,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而黄英芳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哄老人开心。
“公公身高接近1.8米,体重200多斤,扶起来非常困难。有一次,公公坐在椅子上,不小心滑了一下蹲在了地上。当时只有我和婆婆、姨三人在家,我们三个人一起扶我公公,也没能把他扶起来。我又赶紧喊来了叔叔,四个人才把公公架起来。”身高1.6米,体重55公斤的黄英芳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在娘家的时候,爹妈对我很宠爱,家里的任何事儿都用不着我操心。结婚以后就不行了,既要照顾公婆,又要照顾孩子和丈夫,还要养家糊口。我觉得,经过生活的磨炼,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黄英芳的婆婆腿部残疾,走路不方便,但舍不得花钱治疗。黄英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每次都坚持陪婆婆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先送婆婆回家,再去医院划价拿药。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红过脸。耳濡目染,她的一双儿女也很孝顺两位老人,放学回家后,孩子经常为瘫痪在床的爷爷捶捶背、揉揉腿。黄英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情和责任,彰显了向善的道德力量。2021年,她被授予“第八届全市孝老爱亲模范”光荣称号。
“有一次,我给婆婆买了一件新衣服,可是婆婆却一脸不高兴地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穿啥新衣服!’其实我知道,别看婆婆脸上不高兴,其实她心里高兴着呢!”黄英芳说。穿上新衣服的婆婆到处跟邻居说,“这是俺小芳给买的,多好看!”
黄英芳听人说有一种智能理疗床,可以通过开关控制帮助老人侧卧、起坐,甚至站立,于是,黄英芳立即想方设法去买,“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要5000多块钱呢。后来通过熟人打听,最便宜的也得4000块钱”。黄英芳拼命地挣钱、攒钱,后来又通过朋友联系到厂家,最终以出厂价购买了一张理疗床。不久后,黄英芳又花了1000多元钱给公公买了脚踏训练器。
“为了老人的康复,我必须投资,必须挣钱。”黄英芳说。为了增加收入,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下,黄英芳开始学习理发技术。“再有半个月就学完了,到时候我就能自己开店啦。挣钱多了,才能让全家人更幸福啊!”黄英芳充满希望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