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凤
不经意间,正月悠然而去。仿佛一条鱼在岁月的河道上打了一个滚,然后在人们激动的欢呼声里倏地潜入时间的深水里,二月就这样翩然而至。
童年的记忆中,元宵节过后最盼望的日子就是二月二了。这一天是最快活的,可以憋足了劲儿去享用炒蝎豆。在这一天,母亲通常会做三件事:围灰囤、敲财宝、炒蝎豆。
二月二一大早,我还在酣睡,母亲已早早起床了,她要赶在天亮以前将庭院收拾干净。母亲用簸箕端来早已准备好的草木灰,在院子内用草木灰先撒个小一点儿的圆圈,即囤底,再围着小圆圈撒个大圆圈,即囤口。围好“囤”后,在里面撒些五谷杂粮。然后在住的房子周围、鸡舍里、猪圈边都用草木灰撒上相同的图案,再撒上粮食,这就是“压囤”。围完灰囤后,母亲点燃香,朝着灰囤给土地爷磕头,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一个好的收成,真正仓丰囤满。
下午,母亲便吩咐我去树上折一根半米来长、指头粗细的小棍,用小刀刮得滑溜溜的,用来敲财宝。吃过晚饭后,我拿着小木棍,先去敲门枕,母亲在旁边有节奏地念:“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接着敲门框,母亲改念为:“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
敲完财宝后,母亲便将铁锅刷净,待铁锅被烧得发热时,将事先准备好的豆子一股脑儿倒进去,只听铁锅里“噼里啪啦”爆响声一片,就像春节时放的小鞭炮。母亲一边添柴火,一边手持一把小木铲快速地来回翻豆子,一刻也不停顿。豆子快炒熟时,母亲将红糖撒在锅里,迅速搅拌。糖很快熔化,与豆子粘在一起。母亲把沾满糖的豆子铲出来,放在簸箕里。这时,满屋子都是炒蝎豆的香味了。刚出锅的炒蝎豆,酥脆可口。
听老人们讲,关于二月二炒蝎豆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武则天篡唐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传谕东海龙王三年内不准下雨。不久江河干涸,土地干裂,九州大地民不聊生。龙王不忍生灵涂炭,便违抗圣旨,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勃然大怒,将龙王打入凡界,压于泰山之下,并贴符“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黎民百姓感激龙王的降雨之恩,便设法拯救龙王,四处寻找能开花的金豆,可哪有能开花的金豆呢?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龙王的遭遇,便给人托梦:“只需在二月二这天,将黄豆炒开花即可。”于是人们相约在这一天炒黄豆,摆到院子里秉香祭拜天地。玉帝见金豆开花,只好将龙王释放。
如今,二月二的祭拜之风渐渐淡去,只留下了“剃龙头”“炒蝎豆”等习俗。二月二还没到,商场就把香喷喷的豆子摆在了显眼位置,甜、咸、辣等口味应有尽有。人们追求的是热热闹闹的气氛以及美好的节日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