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2

我与聊城影剧院之缘 35,455 2023年07月25日

《叶塞尼亚》电影海报

《庐山恋》剧照

《一九四二》电影海报

□ 王西广

坐落在市城区柳园路上的聊城影剧院,始建于1958年,启用于1962年。我于1979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现为聊城大学),开始与它结缘。入学之后,我看的第一场电影就是在聊城影剧院。大学四年,我看电影最多的地方也是这里。可以说,聊城影剧院是我印象最深的影剧院,是我终生难忘的影剧院。我曾在这里看了多少场电影,已难以计算。而今,它依然在那里高高矗立着,偶尔在它面前经过,驻足仰望,总如故人一般令我倍感亲切。

我在这里看的第一场电影是墨西哥经典爱情片《叶塞尼亚》。这是我们中文系组织79级新生看的,个人无需掏钱买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国人思想刚刚开始解放的年代,爱情片是很新鲜的,非常具有吸引力。在我们最渴望爱情的年龄,《叶塞尼亚》给我们的感受和影响可想而知。然而,这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天昏地暗,风雨交加。电影一散场,我和同学走散了,一个人从楼上下来,至门口,再走下高高的台阶就转了向。本来是从花园路上来的,沿原路是向东走,可我直接朝南走了。风吹着,雨淋着,脚下踩着雨水,我急急忙忙地朝前奔跑着。到了闸口,我又闷着头朝西走去,一口气走到了光岳楼前。昏暗的路灯下,我抬头一看,吓了一跳,不知到了哪里。一问路人,原来南辕北辙地走反了,山师分院在东边,光岳楼在西边。年轻力壮的我抹把脸上的雨水,苦笑一下,立刻转身大踏步地朝东走了。路上,边走边打听,只要碰上人就赶紧问路。等我回到宿舍,把迷路的情况一说,同学们都被逗乐了。从此,我落下一个绰号:往西逛。直到多年后,还有同学见了我,笑呼“往西逛”。

刚入校时,中文系的学生看电影最多,差不多一两周就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令学数理化的同学羡慕不已。看电影,似乎是中文系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否对学习有所帮助,大概是有,也可能没有,不大好说。那时,系里可能有供学生看电影的经费。后来,系里组织去影院看电影的次数越来越少,常常是自己买票进影院了。电影队偶尔也来学校里放映。那时,看一场好电影会让人心灵震撼,激动不已,常常对电影里的角色各抒己见。若是对影片里哪个演员特别喜欢,就买张剧照贴在墙上,天天看着,以寄爱慕之心。我曾在靠床的墙上贴过张瑜的一张剧照。

我至今还记得1982年5月初的一个晚上,聊城影剧院放映《牧马人》。这是根据张贤亮先生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男女两个主角许灵均、李秀芝由朱时茂和丛珊扮演。电影里李秀芝与许灵均结合的情节竟然把我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看完电影,几个同学徒步回校。大家都心情激动,兴奋异常,边走边议论这部电影。走过闸口不远向东拐,我们踏上了通往学校的土路,两边都是黑乎乎的民宅平房,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谈着谈着,有位同学突然大喊起来:“丛珊万岁,丛珊万岁!”我们几个人都被他逗乐了。我笑着问:“丛珊万岁,小兰多少岁啊?”小兰是他对象的名字。这位同学嘿嘿笑着回答:“小兰五千岁,五千岁!”那时候,大学生们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还十分欣赏,不像现在品鉴的口味差异这么大。那时所拍影片大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是非常接地气的,常会引发观众的共鸣。

聊城的电影院总共有多少处,我没有统计过。我曾经去看过电影的,除了聊城影剧院,还记得4处。一处是花园路上医疗器械厂附近的电影院,一处是四中西邻的红星影院,一处是闸口向西工会内的职工剧院,一处是楼东大街路南新华广场上的新华影院。影院门口一律张贴着海报,入口处都是高高的台阶,引人注目。我在这些影院看过的电影很少,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留下印象最多的还是柳园路上的聊城影剧院。大学四年,可以说是我一生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最多的时期。像《叶塞尼亚》《牧马人》《庐山恋》《芙蓉镇》《大篷车》《老枪》《刘三姐》等,都是在大学时期看的。当时心情大快,激动不已,现在时过境迁,已印象模糊,故事情节无从回忆,脑海中仅留下一些演员青春靓丽的面孔。

工作之后,看电影的次数大大减少,屈指可数。记得在聊城影剧院里看过《开国大典》,还看过《泰坦尼克号》。看《泰坦尼克号》时,感觉电影院里的音响效果不好,声音甚高,回音太大,好多对话听不清楚,倒是主题歌的旋律打动了我的心弦,后来一直萦绕于心,每每令我眼睛湿润。

除了看电影到聊城影剧院,我还因为演出登上了其高高的舞台。那是1995年夏天,在地直单位歌咏比赛中,我忝列单位的合唱队伍,滥竽充数地唱了一次红歌。为了这次演出,单位请了老师,每天下午职工都要站在院子里学唱、排练。正式比赛时,我们单位唱了好几首歌,有《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为人民服务》等。这是我唯一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登台演出,尽管不是独唱,但终究算是登上了舞台。

近几年看过几部电影,都是在新式影院里。与从前的影院相比,现在的新式影院已是十分宜人的雅间。影院座椅柔软舒适,观众不多,荧屏很大,声音效果甚佳,显得豪华、气派,让人有种非常享受的感觉。我看过《黄金时代》《一九四二》,还有美国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我最欣赏《一九四二》,认为这是一部能够进入电影史的经典之作。《血战钢锯岭》亦是难得的优秀之作,堪称经典影片。而《黄金时代》画面太美,有些失真,让人共情的效果大大减弱。

如今,我记忆中的聊城影院在二十多年里已纷纷不在,柳园路上的聊城影剧院可谓硕果仅存了。回顾青春,回顾几十年的岁月,这座影剧院给了我们多少铭心的快乐啊!那时男女牵手多是在电影院里,从这里走向婚姻的殿堂。在聊城,很多人的快乐和爱情是和这座影剧院连在一起的,它给几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而,我常常祈祷,希望这座建筑能永远保留下来,给我的记忆之鸟保留一片栖息林地。(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