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狐东昌
近期,有一篇文章《李白与聊城的缘分,你可能不知道》,在网上广为流传。
关于李白是否来过聊城这个问题,我于今年春天赴济宁太白楼,参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年会”时,与太白楼的朱宁副研究馆员探讨过。
李白在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偕妻女由湖北安陆寓居山东任城(今济宁),开始了他长达23年“济宁市民”的生活,并将济宁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李白的儿子在山东出生,女儿在山东长大。36岁到59岁,可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李白都在济宁居住。
在这23年里,李白曾经多次出游,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据济宁李白研究会最新编撰的《李白年谱》记载,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42岁,4月游泰山,留诗《游泰山六首》。在泰安,送友人鲁颂离鲁,留诗《别鲁颂》;送别王山人,留诗《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因此,网上流传的文章提到的《别鲁颂》是在泰安创作的,而不是过聊城时写的。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别鲁颂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由安旗、薛天纬编撰的《李白年谱》(齐鲁书社1982年版),也记载了李白42岁游泰山的故事,还考证了李白游泰山历时一个月。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开始北游。这一次他到了博平,留诗《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在唐代,博平郡的辖境相当于今天茌平、齐河、商河、济阳、高唐、聊城及临清、冠县、夏津部分。所以朱宁认为,李白这次由博平越黄河,前往邯郸,路过的是唐代的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