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在雕刻《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下山豹》
张峰在介绍作品《咏荷图》
《武拜关公及双龙戏珠》
作品《竹林七贤》中的部分人物
文/图 本报记者 梁营营
7月27日,记者走进高新区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木艺知工作室,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木雕工艺品。这些精美的木雕作品,全部出自聋哑残疾人张峰之手。他今年54岁,是这间工作室的创办人。
张峰2岁时因生病导致聋哑。受父辈影响,张峰自幼就喜欢书法和国画,长大后到泰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在上学期间,他省吃俭用买来书法、绘画方面的书籍,在宿舍挑灯临摹、练习。毕业后回到聊城,张峰找了一份稳定工作,但他并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修书法和绘画,后来喜欢上了木雕。
在日常生活中,张峰发现不少聋哑残疾人面临交流困难、不好找工作等现实,于是他动了创业的念头。2009年,他创办了一家专门招收聋哑残疾人的木雕厂。一开始,木雕厂生意还不错,主要承接一些牌匾、木雕画的制作。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他的团队还参与了水上古城部分项目的雕花、牌匾制作等。但因交流障碍,一些客户因为沟通不畅,逐渐终止了与他合作。艰难维持两年后,他解散了员工。目前,张峰的工作室客户也不多。
张峰最近正在创作一组人物作品《竹林七贤》,已经雕刻好的6个人物或弹琴奏乐、或起舞歌唱,人物表情动作栩栩如生。
制作一件木雕工艺品,要历经选材、设计、画稿、定型、精修、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在张峰看来,修形是雕刻过程中的精髓,只有把形修好,细节才能完美呈现,作品才会灵动。除了雕刻,打磨也十分重要。
摆件《下山豹》是张峰的得意之作,是利用枣木瘤天然形成的斑点,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豹子的斑纹,再循序渐进地将豹子形体显现出来,这种构思最考验木雕师的功力。
张峰十分热爱木雕,虽然现在经营比较困难,但他不会放弃,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喜爱木雕、学习木雕,并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另据了解,疫情期间,张峰还研究了葫芦烙画。近日,在聊城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张峰现场雕刻的葫芦烙画作品还获得了烙绘赛项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