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敏
公公今年87岁,他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体各项指标都很好。
公公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大,二叔已于多年前去世,一个月前,70多岁的四叔也不幸因心肌梗死离世。
在四叔的葬礼上,老一辈的礼尚往来还是少不了公公安排。公公耳聋眼却不花,口拙心却明,他压抑着悲伤情绪,帮四叔的儿子将丧事从头到尾打理得清清楚楚。
四叔“五七”之后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太太到我家串门。经公公介绍,我才知道她是公公的姑姑,只比公公大了一岁。她提了一大桶豆油,进门后说孩子们没告诉她老四死的事儿,现在她才知道,就过来看看。
公公的姑姑走后,公公对婆婆说:“这桶油我们不能自己收下,她为着老四的事儿来的,油应该四家平分。”婆婆也正有此意。于是公公开始满屋找空瓶子,最终找到了一个中号塑料油桶、一个空酱油桶、一个饼干罐子。
公公和婆婆,一个人扶油瓶和漏斗,一个人倒油,按估摸的量对油进行了四等分,然后开始挨个称重——做这些事我们是不插手的,一是因为公公婆婆从来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只要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一般不指使我们;二是因为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跟对待孩子一样,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如果都代劳了,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有用处了。所以我和老公在旁边忙我们的事,他们老两口慢慢悠悠地做他们的事。当我听到公公说“这个里面还少点儿,再倒点儿”时,我忍不住偷笑,笑他的迂腐和较真儿。
终于将油平均分成四份后,公公开始打电话。用老年机翻找号码的声音很大,第一个拨通的是二婶子的电话。公公冲着电话那头喊话,他叫着二婶子的名字,问她现在在哪里,然后给她说姑姑送来了一桶油,要四家平分的事儿。二婶子终于听明白了之后,说:“就一桶油,你给我说了,事儿我知道了就行了,油我不要了。”公公接着说:“那可不行,你不要,他俩就不要。你们都不要,这油我自己可吃不下去。你在家里等着,我一会儿就给你送过去。”接着公公又给三叔和四婶子打电话,同样被推辞,但公公同样执意要送过去。
放下电话,公公开始穿衣出门。婆婆并不唠叨和嘱咐什么,因为她知道公公出门办事很有数。
吃晚饭时,大家聊起了公公送油的事儿。公公说二婶子还是不要,又跟她说了说,二婶子才收下;三叔正在小区里健身,直接把油给他放在健身器材旁边了;四婶子不在家,就把油给她儿子了。
我和老公都说,不就一桶油嘛,现在谁还在乎这点东西呀?
公公说:“我姑夫去世的时候,我们四家都去了。现在姑姑因为你四叔的事儿来的,因为我是老大,所以才到我们家。我必须把她拿来的东西分成四份,不然等姑姑那边有什么事儿的时候,我再怎么叫他三个去?”
看着公公说这些话时的认真劲儿,我不再笑话他的较真儿。我忽然想到,这么多年,在以公公为首的大家庭里,在众多的礼尚往来中,老老少少几辈人都和睦相处,从没有过争执与矛盾,这一定与公公这种一贯的做事风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