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爱新
《聊斋》是我这些年来唯一一部买过三次的书。
准确地说,第一次是父亲买给我的,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父亲看我喜欢读书,在书店碰巧看到一本《白话聊斋》,就买了下来。我从父亲手里接过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如获至宝。我白天看,晚上看,被书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一遍看完,我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
小伙伴们听说我看过《白话聊斋》,就缠着让我给他们讲故事。我经常讲的故事是《崂山道士》和《画皮》。当讲到《崂山道士》中那个不肯吃苦的王生,在人前炫耀自己学到的穿墙术,却被墙壁碰得头破血流时,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当讲到《画皮》中那个装扮成美女的恶鬼挖出太原王生的心脏时,大家仿佛看到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吓得大气不敢出,有几个胆小的小伙伴儿一连几个晚上都不敢出门。
十几年前,有一次我送孩子去上学,顺便到学校附近的书店转了转,又看到一本《白话聊斋》,就拿过来翻了翻。这本《白话聊斋》比我小时候看的那本篇目更全,我就买了下来,准备好好读一读。
以后的日子,这本《白话聊斋》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必读书目,书中的每个故事我都烂熟于心。真的很佩服蒲松龄,能把鬼怪故事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达到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读完这本《白话聊斋》,我通读全套《聊斋志异》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我就在网上订购了一套《聊斋志异》。这套《聊斋志异》共四本,原文、注释、白话文一应俱全,正是我理想的读本。书中有一多半文章是以前读过的,重读一遍又有不一样的收获;一小部分是以前没读过的,读完之后,我再一次领略到蒲松龄的文字之美、叙事之妙,真不愧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读完这套《聊斋志异》,我感触颇多,尤其感动于蒲松龄对文学的敬重之心。他不但在一些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的文章上用心,就连在一些篇幅只有几百字的文章上也同样用心。例如,《妾击贼》一文只有三四百字,蒲松龄却把一个平时受尽欺负,关键时刻却挺身而出把贼人打跑的古代女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我们写作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三买《聊斋》,三次经历,加深了我对《聊斋志异》这部鸿篇巨制的了解,买得十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