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1

跑遍高唐县600多个自然村,写了70多本40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 杜立芝:38年坚守,只为做好一件事 41,371 为民情怀的实践者 2023年11月14日

杜立芝,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杜立芝38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始终不忘初心,把“三农”事业作为“国之大者”,全力提升农技服务效能,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她每天探地头、钻大棚、送技术,与百姓打得火热,每年接听群众电话6000多个。她跑遍高唐县600多个自然村,写了70多本40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成为农技服务战线上的一棵“常青树”。

1985年,杜立芝从农校毕业后,在高唐农业技术推广基层一线一干就是38年,以“三多”与“三少”而闻名。熟悉杜立芝的种植户都知道,她有“三多”与“三少”——技术经验多,下乡入户多,农民朋友多;架子套话少,休息时间少,报销补贴少。她下村都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着急就自己租个摩的,骑坏的2辆摩托车、3辆自行车,2万多公里路程,见证了她的辛勤付出。她常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装满多少对农民的真情。”

杜立芝的手机24小时开机,群众遇到种植难题,只要一个电话打过来,她随时解答,随叫随到。她一年下乡200多次,最常见的形象就是三个“一身”——一身土、一身泥、一身虫。2018年,高唐县成立了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按照“党旗红、产业兴”的定位,培育乡村农业人才,在送技入户的同时,向团队成员“手把手”传技术、讲经验,累计培育6200多名特色专业新型农民技术员,带出一支由1000余名“乡土秀才”组成的农技志愿服务团队,“志愿红”蔚然成风,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科技服务的创新者

38年来,杜立芝跑遍了高唐县600多个自然村,写了70多本40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再加上各种摘抄和天气记录分析,资料摞起来足有一人高,各种五花八门的农作物病症,她都能“对号入座”。她开的药方一用就灵,她也成为农技服务战线上的一棵“常青树”、“问不倒”的“田秀才”。她曾连续10多天拖着病躯“泡在”蔬菜大棚里总结创新保护地栽培技术,推广荷兰熊蜂授粉新技术,使1000多亩(一亩合666.7平方米)西红柿大棚受益,让群众每亩增收了4000元。她的优质小麦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杜立芝大力推广抗病品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形成了几套低毒高效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在她的努力下,高唐县引进大型施药机械229台、无人机施药机械60余台,统防统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14.6万亩,农药使用量减少了5%,防治效率提高了10%。她不断尝试新的土壤改良技术,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生物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推广面积200余万亩,累计减少化肥用量约55万吨,化肥使用减量20%—30%,每亩可节本增效32元,累计节本增效6400余万元。

党的声音的传播者

2022年10月24日7时30分,刚刚参加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北京回来的杜立芝,就来到高唐县梁村镇二十里铺村,给村民们讲课。从早到晚,杜立芝共做了四场宣讲报告。

杜立芝以党的二十大“亲历者”身份,开展“亲历者讲述”宣讲项目,第一时间深入部门单位、田间地头、农家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50余场次。创新推出“马扎课堂”“田间课堂”等宣讲品牌,开通抖音号、视频号,集中制作各类视频232个,传播覆盖面达266万余人次,单个视频传播量超6万次,让党的声音和农技知识飞入百姓家,真正打通了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仓廪实,天下安。杜立芝将继续坚守在她钟情一生的黄土地上,坚持做党的声音的传播者、为民情怀的实践者、新型农民的引领者、科技服务的创新者、粮食安全的守护者,全力推动农业发展往深里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