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1

用深情的画笔绘出聊城盛景图 41,994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创作者李呈修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 2023年11月27日

李呈修在采风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 聊城盛景图

本报记者 马永伟

11月22日,在济郑高铁即将开通运营之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聊城籍著名画家李呈修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盛景图亮相济郑高铁聊城西站进站大厅,为济郑高铁开通运营献上了一份厚礼。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盛景图的规格长15米,高3.1米,纸本设色,烟波浩渺的东昌湖、气势恢宏的光岳楼、古色古香的山陕会馆、古朴厚重的千年铁塔以及聊城现代化美好图景,都在作者的画笔下直观鲜活、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

“这是我眼中的家乡,更是我心中的家乡。这是写实的家乡,更是写意的家乡。我心中的家乡比画中还要美,有无限的美。”11月25日,李呈修动情地对记者说。

李呈修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是第八、第九次全国美代会代表,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其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交流展。他的作品《永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解放军文艺奖,《凝瑞》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作品,《巍峨贺兰》收藏于人民大会堂宁夏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12米长卷《新时代新深圳》收藏于深圳市人民政府。他还曾到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等26个国家写生并进行学术交流。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这幅画作从开始采风写生到创作完成,历时近一年。今年春节刚过,李呈修就开始了创作准备工作,相继走访了东昌府区、临清、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冠县、莘县等地。“每到一处,我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呈现在我眼前的老建筑、古运河,还是记忆中的样子,这是家乡的深厚底蕴。脚踏这片厚重的土地,我的心是热的,手是颤抖的。她已经不再是昨天的旧模样,而是高楼林立、工厂遍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促使我立马拿起笔,把她画下来。”李呈修说。

离开家乡40多年,李呈修北上南下,一直奔走在求索的道路上,用画笔描绘祖国的山川美景,为祖国大好河山立传,并始终期待着用饱满的热情、深情的画笔,为家乡聊城创作一幅作品。家乡聊城也始终向他敞开怀抱,给予一名游子最盛情的厚爱。“我长年在各地采风,唯独到了聊城,感觉心里最踏实、情感最浓烈。我深爱着家乡的每一条河、每一处景,《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这幅画作,就是我心中的聊城盛景图。她就像一粒种子,萌生于春天的采风,盛开于盛夏的创作,尤其是在最炎热的七八月间,每一处景象都在我心中活跃起来,最终于金黄的深秋果熟蒂落。”李呈修说,创作这幅画的历程非常艰辛,其间,他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得不一次次放下画笔暂停创作,等待构思更充分、感情更充沛,等待那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从他心里“跳”出来时,才再次拿起画笔继续创作。

“在济郑高铁即将开通之际,我谨以此画作向家乡献礼,请父老乡亲审阅。祝聊城乘着高铁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李呈修满怀期待地说。

(本文图片由陈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