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平顶山学院陶瓷工艺技术陈列馆在整理馆藏古代陶瓷标本时,发现千余枚陶瓷球,同时还有制球模具和数十件烧制时粘连在一起的半成品陶瓷球。专家初步判断,这批陶瓷球是中国古代运动项目捶丸所用之球。
捶丸发源于唐代的步打球,流行于宋、元、明时期,其以杖击球入穴的比赛规则和高尔夫球十分类似。那么,古人打的“高尔夫球”到底什么样呢?
这批陶瓷球在形制上大小不一,多数直径为5厘米,在材质上有陶制和瓷制之分。球体均为实心,烧结致密,弹跳性极佳。有的表面还绘、刻有圆圈纹、花卉纹、旋涡纹等装饰,还有的在制作中使用了绞胎、绞釉等特殊装饰工艺。其中,以坑点纹装饰的陶瓷球与现代高尔夫球外形惊人相似。
经过热释光年代检测,这批陶瓷球年代涉及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其中,仅唐、宋、元时期的就有1800多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馆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崔乐泉兴奋地说:“这是国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捶丸’类活动用球,为探讨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崔乐泉说,《丸经》所记载的捶丸比赛规则、场地设施和竞技时使用的器材形制等与高尔夫球非常相似。结合两种运动的诞生年代,不排除中国的捶丸曾与现代高尔夫球的雏形有过相互交流和影响。
此次发现对研究世界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史也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平顶山地区当时发达的制瓷手工业,和地处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之间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很有可能是捶丸用球的一处大型生产基地。
据新华社 记者 任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