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颖
在人们节假日待客的传统吃食中,糖是必不可少的。在江苏徐州旧时乡间,进了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熬制红薯糖,或者买糖砣制作叠糖了。
红薯糖,顾名思义是用红薯熬制成的。每年秋后,农户将丰收的地瓜储存在地窖中,经历一冬的储存后,红薯越来越甜,腊月里就迎来了熬制红薯糖的最佳时机。
熬制红薯糖是一个相当耗时费力的过程。将洗干净的红薯放进大铁锅里加水熬制,大火煮熟后改中火,待红薯煮至熟烂后再改小火慢熬,这时候需要用铲子不停地来回翻搅、按压,以加快水分蒸发。捣碎的红薯泥中要适时加入大麦芽,才能析出橙黄明亮的糖水,这个就是红薯糖了,不过这时的糖水浓度还不够,甜度也不高。等到锅中的糖水颜色越来越深,甜度也越来越高,糖水变成了深棕色的浓稠糖稀,就要及时收糖了。这个时候,锅里不再析出糖液,红薯也基本没有了。
收好的糖稀盛放在大盆里,就是制作叠糖的原料。比较常见的叠糖有米花糖、芝麻糖、花生糖,米花要提前爆好,炒过的花生要去皮碾碎,芝麻、核桃要炒香,面粉也要事先炒熟。炒制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既不能太生,也不能炒得太老而产生苦味。将温度适宜的糖稀,混入相应的干果,放在撒了熟面粉的案板上压制成型,再均匀地撒上炒熟的黑白芝麻,趁热切成相应的形状即可。
老人们说,传统的“叠糖”特指将烫化的糖砣与面粉进行混合、折叠的工序。这个过程需要先将糖砣加热融化成糖浆,把一定量的熟面粉厚厚地铺在案板上,中间挖空放上熟芝麻,接着把融化的糖浆按适当比例倒在芝麻上,然后迅速把糖浆、芝麻、面混在一起,再用擀面杖擀开、折叠、卷起,最后快速用刀切成细条、拧成S形,这样糖就叠好了。由于红薯糖一旦降温就会变硬发脆,所以叠糖时必须动作迅速,要在面粉和糖的温度尚未降低之前完成整个过程。这样做出的叠糖口味独特,熟芝麻的香味混合着炒面的清香和红薯糖的甘甜,散发出一种特有的味道,吃起来简直是人间至味。不过,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做工复杂的叠糖并不受青睐,那些香脆的花生糖、芝麻糖,酥嫩的米花糖才是他们的最爱。
传统手工熬制红薯糖、拉糖砣、叠糖工序繁琐,耗时耗力,人们大多还是买现成的糖砣制作叠糖。如今,会用传统方法叠糖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糖果糕点琳琅满目、方便易得,春节的餐桌上早已不见了叠糖的踪影,“叠糖”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个非常陌生的词汇了。但这种古老纯粹的制作工艺,早已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如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伴随着昔日的快乐时光,凝聚成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又是一年春节。日渐热闹的节日氛围里,禁不住想起小时候吃过的叠糖,那香甜的滋味似乎又弥漫在唇齿之间。我想,那可能就是时间的味道,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