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4

撰写开幕式暖场表演解说词 参演舞蹈片段 能文能舞 聊城小伙助力冬奥盛会 4,786 2022年02月15日

李天翼参与现场表演 受访者供图

李天翼和现场表演的演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能有机会站在冬奥盛会的舞台上,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尽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已过去好几天,但2月8日下午面对记者采访时,李天翼的心情仍很激动。

聊城人李天翼,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一名编剧,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创编团队的成员,李天翼负责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文字撰稿,并参演了热场舞蹈《冰雪情怀》片段。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开幕式中,李天翼贡献了自己的青年力量,是聊城人的骄傲。


登上冬奥会开幕式

是他的荣耀时刻


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最先登场的仪式前表演环节以别开生面的“行进式广场舞”形式进行。

“这是热场环节,烘托气氛,也为接下来的仪式表演作铺垫。”李天翼回忆,为了这30分钟的表演,演员们准备了几个月,付出了很多。

在排练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和事都让李天翼特别感动。排练受伤的大姐,一直在坚持;扮演“冰墩墩”的学生,穿上笨重的服饰,汗湿衣衫,走路都费劲。

“最感染人的,是现场参演人员发自内心的笑容。”李天翼说,在热场环节把各种人群的精神面貌都展现出来,这也是张艺谋导演的要求。

仪式前表演时长30分钟,共有1365人参与,他们来自北京、张家口、石家庄三个城市,共28支团队。

参演人员中年纪最小的5岁,最大的74岁,是开幕式所有环节中人数最多、年龄跨度最大的一个表演环节。

“热场表演没有一个明星,也没有专业演员。”李天翼说,这一次,冬奥会开幕式强调的是“人民性”。参演人员的舞蹈动作都很生活化,并不要求大家整齐划一。不过,导演组非常注重队形的衔接,每个团队在哪个进场口上场,哪个团队在哪段音乐中要到达什么位置,他们都做了精心设计。

李天翼解释:“热场环节是行进式的,演员需要一层一层往上铺,循序渐进,慢慢把整个鸟巢都铺满。”

为达到完美效果,排练过多少次,李天翼已经记不清了。

“方案改过无数次,解说词也改过无数遍。”作为负责热场环节文字撰稿的工作人员,李天翼还参演了热场舞蹈《冰雪情怀》的片段,就站在“冰墩墩”旁边。

小草萌发,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冬奥会开幕式上,节目《立春》惊艳全场。在现场观看的李天翼,内心感到无比震撼。

“现场的LED冰屏,有足球场那么大,呈现出的视觉效果美轮美奂。”李天翼说。

开幕式上的多个瞬间,惊艳世界。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在全世界面前再一次展现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文化自信。“开幕式上,我们展现了一个很干净、很纯净的冰雪世界,然后让每一个人去感受。”李天翼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和高度。

能以特别的方式参与这场盛会,李天翼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他说:“这必将是我生命中的荣耀时刻!”


作为艺术工作者

将努力创作更多有意义的作品


李天翼,2005年毕业于聊城一中,随后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学习舞蹈表演。

回想起学习舞蹈的那段日子,李天翼说那是一条比较苦的路,需要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一节课,别的什么都不干,就练踢腿,这是舞蹈生的基本功。”起腿要轻,踢时要快,落腿要稳。一节课下来,李天翼感觉路都不会走了,下楼很费劲。

不过,正是四年的舞蹈学习,让他有机会去走一条更远的路,能去看更宽广的世界。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艺术理论研究领域最高学府,被称为全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国家队”。

为考上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李天翼辞去了青岛的工作,专心备考。用了三年时间,他终于如愿以偿。

考研的经历,李天翼刻骨铭心。“考研路上,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江东。”李天翼说,如果不是老师一直鼓励他,那三年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

目前,在读博士的李天翼,也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一名编剧。

“我主要的工作,其实是舞剧的编剧。”大型晚会中舞蹈节目比较多,李天翼会写解说词,也能进行创意创作。

截至目前,李天翼参与创作的舞剧,大大小小有10多部了,包括《遥遥南水》《梁山伯与祝英台》《金蝉塑与糖人宝》《呐喊》《28天》等。

身为一名年轻编剧,经过推荐,2021年7月底他成为孟艳导演组团队的一员,负责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文字撰稿。

在此之前,李天翼曾参与过两次大型晚会的撰稿工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中心表演区文字撰稿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闭幕式撰稿。

能成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编团队中的一员,李天翼感到十分荣幸。“那段日子很忙,每天睁开眼睛就有很多工作要干。”也正是那段日子,让李天翼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字工作,最关键的是看适不适合。”李天翼认为,一名编剧的创作风格和习惯,是否能很快融入到创作团队中去,是很关键的一点。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仪式前工作完成后,李天翼接下来的计划是专心准备论文。“博士论文要求10万字,必须要全力以赴。”李天翼说。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能参与其中,李天翼感到十分荣幸。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他今后将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