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8

人生也是赛场 4,971 2022年02月17日

■编者按


北京冬奥会赛程接近尾声,奥运健儿在冰天雪地挥洒激情,各类超燃赛事引发观看热潮。

任子威、谷爱凌、徐梦桃等一批优秀运动员成为很多年轻人追逐的偶像,他们被追捧,无关颜值,而是因为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因为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磨砺。在他们身上,我们切实体会到敢做敢拼的体育精神,而这正是对生命力的最佳致敬。

这期言娱,我们打捞承载了体育精神的运动题材影视剧,体验热血拼搏的竞技快感,感受一个人或一群人不断打破自己、突破自我的壮丽和辽阔。

人生也是赛场,我们为赛场上体育健儿的精神欢呼,何尝不是在以这些精气神,反哺自己的人生?



梦想有多雄奇 人生就有多美丽


□ 吕晓磊

“为期一年,让我试试。这一年,你要隐藏自己的感受,如果我错了,我会永远隐藏我的梦想。”身为前摔跤运动员的父亲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天赋后,对孩子的妈妈说,“我会让女儿变得很能干,犯不着让男人来选她们,由她们来挑男人。”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了一名前摔跤选手马哈维亚将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培养成世界级摔跤选手的故事。轻松励志的喜剧外壳下,裹着一颗为梦想奋斗和反性别歧视的内核。

成为榜样,为国争光,起初只是爸爸的梦想,女儿们并不理解,甚至抱怨“爸爸让瓷娃娃变成大力士,这简直就是虐待”。直到姐妹俩参加了一场婚礼,14岁的新娘对姐妹俩充满了羡慕,“你们的父亲,为了你们与全世界对抗,为了你们忍受世人的嘲笑,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

姐妹俩终于明白,父亲让她们练习摔跤,不只是为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也是希望她们强大到能够主宰自己的人生。

潜移默化中,成为榜样,为国争光,也成了姐妹俩的心愿。

“没有人能够动摇你坚如磐石的梦想”,在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下,在众人怀疑的眼光中,在自制的简陋摔跤场地上,姐妹俩每天挥汗如雨、默默训练。

英联邦运动会上,吉塔终于完成逆袭,为印度赢得一块金牌。梦想照进现实,世俗目光在那一刻的笑泪中清零,吉塔成为榜样,为更多印度女孩指引了方向。

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人生就有多美丽。

2月5日,在国家速滑馆,一位“滑冰奶奶”引人关注,1972年出生的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第8次参加冬奥会,成为首位参加8届冬奥会的女性运动员。

赛场上,每位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背后是梦想、努力与坚持,而正是这些,让他们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在某个时刻成为鼓舞人的力量。



那些印记 好像永不褪色的勋章


□ 赵宗锋

没有人可以否认,电影《夺冠》和其他体育类电影都不一样。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女排从五连冠到十连冠的过程。跌宕起伏的情节及故事背后是女排精神,承载了时代烙印和国人情感。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完电影后,会有不同的观感和不少议论。因为和当年一样,每当有女排比赛,依然会有很多人挤在屏幕前,为每一次得分欢呼,为每一次失分鼓劲。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作为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女排精神,早已超越体育范畴。一年又一年,女排精神始终是萦绕于心的热血,始终是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影片中,有段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年轻的女排姑娘们回到老女排曾经的训练基地观摩,晚上睡不着,教练陈忠和带她们去看当年中国女排刻苦训练时,排球打在墙上留下的印记,密密麻麻,好像永不褪色的勋章。

抛开太多细枝末节,影片其实是在传达两点:一点是一代又一代女排姑娘正传承着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就像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另外一点,就是祖国至上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召唤着老女排姑娘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召唤着郎平多年后回国,把一支队伍重新带上世界之巅;这种使命感也当然会促使更多人思考,我们该如何学习和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如果前方的路注定坎坷,你受到女排精神的感召了吗?去直面问题,去勇于亮剑,以坚定强大的内心,以砥砺进取的意志,以从头再来的无畏。

在2020年,“战疫”最艰难的时刻,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武汉一位护士,把女排队员朱婷的名字写在了防护服上。我愿意相信,她是在表白偶像,也是在鼓舞自己,包括我们。



不是只有惊天动地才叫辉煌


□ 赵艳君

张伟终于成功地做了一个漂亮的后空翻,他的小伙伴兴奋地拍打着水面,泳池内水花四溅。

这个从小到大没赢过的平凡高中生,为了他们,为了自己头顶上队长的光环,平生第一次有了赢的欲望。

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的《五个扑水的少年》,可谓是2021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它有青春里的热血少年不甘普通、勇敢追梦的激情,也有青涩少年懵懂的笑点。

因为体育老师的一个“走神儿”,五个各怀鬼胎的高中生组成一支男子花样游泳队,“怂人”张伟更是意外地被指定为队长。

和学校游泳高手争地盘,拜师冒牌教练学艺,电影的前半部分,五个人各种不靠谱的乱撞,让人看得很是着急。尤其是身为队长的张伟,站在跳床上哆嗦着双腿,做后空翻动作时,狗啃泥一样摔进泳池,虽然画面很搞笑,但心里也忍不住嘲讽他的蠢笨。

直到他的队友、体育特长生高飞,走出训练馆时,扭头看到他在跳床上,一次次重复后翻动作。起跳,翻腾,落地。五十七个同样的动作过后,张伟脊背上的汗珠,在夜色下闪闪发亮。

这一刻,清高冷傲的高飞,眼里有了光和温暖。

即便是这样魔鬼式的训练,张伟依然没能成功。在一次次竭尽全力之后,他依然以各种扭曲的姿势落入水中。他狼狈地爬出泳池,“我翻不过去,不如换人吧”。

高飞跟在他身后,一次次猛推他,一言不发。被推急眼的张伟终于爆发,吼叫着自己的委屈,想要放弃。看到犹如困兽般苦苦挣扎的张伟,高飞轻声说了句“再来,我们陪你”,扭身跃入水中,等待他们的队长。

经历若干次的失败后,张伟在水中被4个少年托举起来,向上跃起,成功后空翻入水。这一次,他赢了。虽然最终也没能翻出“三十七周半”,可那又怎么样呢?正如张伟说的那样,不是只有惊天动地才叫辉煌。



那些赛场外的故事 值得关注


□ 马晓红

电视剧《超越》是一部典型的献礼剧,它聚焦冬奥会重点项目“短道速滑”,定位是励志体育竞技剧。这部剧播出后,口碑得到了迅速发酵。

《超越》开篇情节很抓人,1989年,在野冰场,马丽饰演的吴教练拿出自家的随身听,搞起了有奖滑冰,在那个年代,随身听可是贵重物品,吴教练的目的就是发掘短道速滑人才。激烈的“野冰”比赛结束,镜头一转,2014年,元气少女陈冕在大街上参与一场同样激烈的轮滑“野”比赛……双线并行结构,新颖又布下悬念。

所有的技巧都服务于讲故事,双线并行的结构很好地展现了三代运动员前赴后继超越的故事。上一代人发现、扶持、激励着下一代人,一代代人接力,在冰场上追逐前进,守望相助,都是为了把中国的冰雪运动搞好,实现中国奖牌零的突破。

温情是故事的底色,厚重是故事的分量。《超越》29集的体量,一半的时间都很沉重。但赛道上的激烈竞争,冲出终点线的瞬间,在领奖台跟着音乐唱出国歌,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即使流泪,那也是激动的眼泪、喜悦的眼泪。

有时,我们为运动员哭泣,也可能是伤心、苦涩的泪水。

《超越》讲述的基本都是赛场之外的故事。运动员在赛场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日复一日枯燥训练,很多时候为了出成绩,甚至要超负荷或挑战极限。能站上领奖台的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运动员寂寂无闻,他们可能囿于天赋有限,可能被伤病阻碍,可能唯独缺少点运气。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盛开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超越》每集最后都有几分钟,由真实的运动员现身说法,拉近故事与现实的距离,告诉你“运动员”三个字的含义,也告诉你,中国的冰雪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所以,那些赛场外的故事,格外值得人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