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克峰 通讯员 杨洋
李林海、孙玉坤和李羽华都是高唐县人。他们分别是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和监狱服刑人员。
作为特殊人群,他们却感受到了被一种温暖的力量包围着。这是高唐县筑牢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远程视频会见三道防线的一个成效,透露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今天,我们就通过三个故事感受一下高唐县在特殊人群控管服务中的点点滴滴。
故事1
“小司队长,我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李林海和妻子王雪媛都是生意人。几年前,夫妻俩共同经营的一家苗木合作社欠下高额借款,无力偿还。后来,两人被高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祸不单行,李林海被查出患有肝癌,暂予监外执行,被分配到高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三中队接受矫正。其妻子王雪媛则处于待交付监狱执行阶段,被羁押于聊城市看守所。
这样的情况让李林海情绪十分低落,身体每况愈下。这样下去,既不利于李林海的身体健康,也无法让其妻子王雪媛在“高墙”之内安心接受改造。
“能不能让他们夫妻俩通过远程视频会见的方式见面?”高唐县社区矫正执法三中队副队长司志福萌生了这样的想法。然而,司法局的会见系统仅能够对接监狱部门,王雪媛现在市看守所,能不能通过县人民检察院提供平台让两人视频会面呢?
“李林海夫妇都是已决犯,两人见面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可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安排会见。”高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娜说。
前不久,李林海夫妇终于得以“隔屏”相见。“林海,你身体咋样啦?”
“这不挺好吗?别为俺分心,小司队长对俺很照顾。你也好好改造,我在家等着你。”
第二天,李林海告诉他的“小司队长”,自被判决并查出肝癌后,半年多了,他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
高唐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启静说:“近年来,我们探索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和人性化并举的执法模式,进一步彰显了社区矫正‘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助于让社区矫正对象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故事2
“家门口的视频会见更便捷!”
“爹、娘,家里都还好吗?恁俩都70多岁了,身体怎么样啊?”
“儿啊,你别惦记,俺俩每天都锻炼身体,都好,就盼着你能早回家。”
前些日子,李大爷和老伴儿在高唐县司法局的远程视频会见室里,见到了在狱中服刑的小儿子李羽华,老两口忍不住掩面而泣。大儿子李羽博一边劝解着情绪激动的父母,一边叮嘱弟弟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
视频会见后,李羽博有感而发:“虽然隔着屏幕,但会见时间更加宽裕,彼此能够交流沟通得更多更全面。另外,相比以前到监狱实地会见,视频会见更实惠、便捷。”
徐启静说,远程视频会见因其便利、便捷的特点,在疫情现状下受到服刑人员家属普遍欢迎,成为家属与服刑亲人“见面”的主要途径。
去年以来,高唐县司法局主动加强监地沟通合作,不断优化基础保障,逐步扩大会见覆盖面,切实将远程视频会见作为联系群众、为民服务、帮办实事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架起密切群众关系的桥梁,提高了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
故事3
“魏所长,要不咱再帮他一把?”
“他走得很安详,最后的时光里他也衣食无忧。”2月6日下午,谈起孙玉坤,他的邻居如是说。
孙玉坤是高唐县人和街道人,曾因犯罪被判刑。刑满释放后,高唐县人和司法所对他进行安置帮教。
进行帮教之初,工作人员了解到,孙玉坤患有多种疾病,而且和唯一的亲人——他的儿子也断了联系。
人和司法所所长魏金锐与高唐县公安局人和派出所所长魏建彬商议,共同担负起孙玉坤的吃住。不承想半月之后,孙玉坤不辞而别。更没想到的是,重逢也很快:孙玉坤在一次盗窃电动车时又被抓获。
原来,孙玉坤不愿再给干警们添麻烦,又苦于缺少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便动了歪心思。
“孙玉坤又被我们逮回来了。”派出所所长魏建彬说,“他这无依无靠的,要不咱再帮他一把?”
“咱想到一块去了!”魏金锐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魏建彬:一方面,派出所理应继续审处孙玉坤的盗窃案,另一方面,考虑帮助孙玉坤提起赡养纠纷诉讼。
最终,在高唐县法律援助中心和人和法庭的帮助下,孙玉坤在庭前调解阶段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其生活保障问题也得以圆满解决。
“长期以来,高唐县司法局始终以帮助刑满释放人员真正顺利回归社会为己任,坚持情理结合、真情感化、全心帮教,主动联系对接相关部门,将安置政策落到实处,使安置效果最大化,让刑满释放人员主动自愿回归社会,把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盘。”徐启静说。
(涉案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