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7

探民俗、做实验—— 今年的寒假过得很有意义 5,170 2022年02月21日

“双减”下的第一个寒假,同学们是怎样度过的?本期,我们从寒假作业谈起,探访“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假期生活的新动态。

□ 沈欣欣

“在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学校内的剪纸展,欣赏了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学到了剪纸的技法分类,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剪纸作为传统艺术的魅力,很多学生和老师的作品中更是渗透着时代的背景与潮流,体现了非遗文化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扬。”2月16日上午,在聊城一中高一11班的教室里,一场研究性学习活动答辩正在进行,“家乡非遗项目——剪纸艺术”小组成员代表周静茹正在答辩。

在被问及为何选取剪纸艺术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活动时,周静茹说,小组成员通过体验剪纸,感受中国剪纸艺术、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对相关人士进行访谈,更深入地了解剪纸艺术本身及项目传承人从事这个行业的初衷和动力,从而激发传承和发扬剪纸艺术的热情。

“从调查中,我们学会了合作,大家分工协作,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会去帮助别人,聚在一起讨论时,也非常有默契。”小组成员崔健豪说。

最终,该小组以98分的成绩在全班脱颖而出,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据了解,除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题活动外,部分学生选择的实践作业还需要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班主任朱帆老师每天坚持对学生们进行指导。通过同学们的艰苦努力,这些课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答辩学生积极详细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的课题小组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赢得了评委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最后,老师在中期报告中给出了评审结论和评分,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课题中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同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和不足,老师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和要求,特别是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后续研究的任务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学习方式。”朱帆说道。通过研究性学习,聊城一中的同学们不仅自学了大量文献内容,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更好地挖掘和展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