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52,763 2024年06月19日

○ 庞洪锋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由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编,共六册。该书收录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的精华,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著作。

第一次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1981年。我读夜大时,在一次古代文学课上,老师讲解了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作品,均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我被这些诗人的文采所折服,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这些文章。老师还要求读一读其他诗文,我读了一些,但因为时间紧,没有读完,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读。

第二次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1991年。我念专升本函授时,老师又讲解了杨素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王绩的《野望》、李朝威的《柳毅传》等作品。文学大家们驾驭文字的能力个个不得了,让我佩服。老师又说,其他的作品抽时间都看看。我有的读了,有的没看。没看的原因,除了懒,还是觉得以后会有时间读。

真正下功夫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退休后。虽然此时读了书,不用再应付考试了,没有什么约束,且精力、记忆力都不如以前了,我反倒读得更用心了。因为我已渐老,夕阳西下,该争分夺秒了。

2023年,我主要读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包括诗歌192首、散文33篇、传奇3篇、词19首。

我反复读该书,沉浸其中,深深感受到了作品的无穷魅力,更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我还发现了一些平时经常说的经典词句的出处,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出自李白的《长干行》(其一)……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每每有这样的新收获,我的阅读兴趣就倍增。

怎样才能随时享受诗文的美感?那就将它背下来,反复品味。说干就干!从2023年2月11日起,我开始背诵《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中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已背下了69首毛主席的诗词,为了防止遗忘,现在我坚持每天背诵一遍。诗文占满了我的脑子,我也就没心思再胡思乱想,排解了俗事带来的烦恼。

当然,我也常常想,自己要多读书,否则承担不起我家获得的“全国书香之家”这个荣誉称号。

我用2023年全年的时间,具体说,是10个月零21天,背下来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的全部诗文。现在,我每天重复背诵,以免遗忘。每背诵完一篇作品,我都在上面标记上日期。

平时,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背诵诗文。有的诗文比较长,我就分开来背,如《长恨歌》《琵琶行》,每天背一段,背熟了,就觉得没那么长了。有的诗文虽短,但比较难背,我就根据诗文的背景、含义理解背诵,如薛道衡的《人日思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这些诗文的节奏、韵律是如此美妙,不背下来,是体会不到的。

有时候,我边走路边背诵诗文,有一天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天,我在市城区五星百货公交站点等公交车时,遇到一名年轻乘客,他满脸疑惑地问我:“你信的是耶稣教还是天主教?”我说都不信,然后诧异地问他为何这样问。他没有回答,又问我:“你嘴里总是念念有词,难道不是念的教会信条?”我问他:“你啥时候听见我念教会信条了?”他说:“我常常见你从兴华路上走过,嘟嘟囔囔说的啥?”原来,这名乘客在兴华路经营门市部,几乎每天都见到我,而且每次我都“自言自语”,他见我如此痴迷,以为我念的是教会信条。我笑了,告诉了他原因。

我发现,每篇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或悲或喜的感人故事。文学大家们有感而发,才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给后人以启迪、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