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那些让我读出松弛感的书 52,764 2024年06月19日

○ 安格

在这个节奏快速、压力重重的世界里,我们时常渴望找到一处心灵的避风港。对于我来说,那些能让我读出松弛感的书,便是我灵魂的栖息地。那些温暖的文字,如同春日暖阳,一点点驱散我内心的阴霾,给予我力量和希望。

生活随笔类的书,文字像是潺潺细流,缓缓流淌过我的心田,带走我的紧张和焦虑。《万事尽头,终将如意》一书,用诙谐睿智的语言记录了里约奥运会期间白岩松巴西之行的见闻和思考。巴西人特有的快乐精神、对运动的痴迷、对生活的热爱,启发我去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奉行“大道至简”。媒体人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敬一丹的《我遇到你》、孟非的《随遇而安》、康辉的《平均分》等书,讲述的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旨在引领读者品味生活的本真。与之相比,一些文人的散文作品,也是帮助读者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智慧,只不过文学性更胜一筹。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季羡林的《人间岁月长》、余光中的《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汪曾祺的《食事》、贾平凹的《自在独行》、李银河的《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等作品,风格自然、境界开阔、立意新颖,能启人心智。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时,我都会拿起这些书阅读,让自己的心情慢慢沉淀下来。

一些励志类的书籍,能帮助我找到前进的力量。俞敏洪的“新东方20年之感悟”丛书、罗永浩的《我的奋斗》、冯仑的《行在宽处》、冯唐的《了不起》《成事》等书,读着不拧巴,给人以正能量。成功人士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思维模式定型的人而言,要重塑自我,必定要受“格式化”之痛。为了实现心中的美好理想,不妨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目标坚定,走好每一步。

有些书籍还能引导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这类书,我读过很多,印象最深的有两本,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本是余华的小说《活着》。三读《苏东坡传》,感悟不同。一读,笑苏子多磨难;二读,觉得人生只管“诗酒趁年华”;三读,悟得人要肩负责任、从容乐观。宦海沉浮,但苏东坡自得其乐。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闲暇时喜食美食。该书的序言这样说,“这是一个诗人、画家、百姓之友的故事”。做人当如苏东坡!关于《活着》,先是和老婆一起看了葛优、巩俐主演的同名电影,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老婆说,富贵一家真不容易,尤其是凤霞。我说,富贵最不容易。后来,我读了小说《活着》,满脑子都是“活着是个哲学命题”“超越苦难,精彩地活着”云云。现在茶余饭后,再翻看《活着》,我对“活着”二字有了更深的感触:活着,就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体验生命的过程,且允许一切发生。或许,苏轼和富贵也是这么想的。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阅读使我快乐,带给我松弛感。感谢那些能让我读出松弛感的书,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丰盈了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