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凯
在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忍不住扭头问了女儿一句:“马上升初中了,如果在学校里发生危险,知道怎么应对吗?”女儿自信地回答:“我们现在有火灾消防演练课,课上会讲逃生路线、疏散纪律、标准姿势等知识,每个学期还会进行模拟 演练。”
然而,我扪心自问,小时候极少接受安全教育,大学毕业工作这10多年,也很少参加以及观摩应急疏散演练,“有危险赶紧跑!”想法很简单。可是问题又来了,离办公楼、住宅楼最近的应急避险场所在哪里?怎么个跑法路线最优还能避开危险?发生火灾时,会用灭火器吗?发生灾难时恰好在电梯里怎么办?
说实话,我不敢拍着胸脯很自信地把这些问题全答上来。问了几位朋友,一开始被笑杞人忧天,过了几分钟,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事实上,常把“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挂在嘴边的我们,多少都有些侥幸心理,在安全问题上缺的不止一堂课,有时甚至不如孩子。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6月17日,山东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聊城市安委会在临清市举办了“畅通生命通道”主题直播活动。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企业、校园、商场、景区,现场讲解安全通道标识、应急疏散标志及相关应急逃生知识,引导大家注意身边安全隐患,做到识风险知防险、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自救。
讲安全会应急,功夫在平时。应急疏散,这一课须勤补,成年人也要收起侥幸之心,跟孩子们一样操练起来。
在笔者看来,目前仍存在“组织不痛不痒的活动多、应付式的检查多,强调各方参与、全员行动的安全知识培训少、实践演练少”的情况。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在人员密度较大的城市社区、商业区、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的乡村真正演练演练,试一试、跑一跑,确保应急疏散等安全常识覆盖到每个社会成员,在平日里不占用逃生通道,遇到意外灾难时,安全疏散指令能快速下达到每个机构和个人,让群众安全、有序疏散;有关部门也应该摸摸底,模拟极端情况下,如何让水、电、气、交通、医疗等公共系统正常运转。
还记得汶川地震创造了“零伤亡”奇迹的桑枣中学吗?校长叶志平除了组织紧急疏散演练,还经常利用学生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以及晚自习放学时间,在教学楼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看学生是否自觉注意安全,查看各层的楼梯拐弯处是否有老师值守。地震发生时,按照这些应急演练的经验,仅用1分36秒,该校就有序疏散了2200多名师生。桑枣中学师生创造的奇迹,正是源于经常演练给予的底气。灾难面前,他们保持了应有的冷静,将平时积攒的逃生经验有条不紊地用上了。
有备方能无患。穿越蓬勃发展的城市、绿柳繁花的乡村,那一条无形的安全通道其实存于人们心中,只有平日里功夫下到位,才能让这条安全通道畅通,在灾难意外到来之际,帮助我们安全抵达希望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