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07

时光彼岸听细语 5,558 韩艳辉散文读后有感 2022年02月25日

莘县 王燕

时光从来都是无情的,它总是不由人分说,裹挟着人跌跌撞撞前行;时光又是深情的,它给了人宝贵的记忆,把逝去的一切珍藏心间。所有甜蜜的、苦涩的记忆在经年之后会被反复咀嚼、回味,慢慢变成一朵朵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盛开在时光的彼岸。韩艳辉就是那个聪慧的才情横溢的女子,静静地坐在时光的彼岸,轻轻地对我们诉说着属于她的时光记忆。于是,我们也有幸通过她如水的文字,听到她的喃喃细语。

她在昔日的棉花地畔细语。少年时期绿色的春天依然在记忆中青葱翠绿,如豆蔻年华般美好。只不过在这春天里,更多的是种植棉花的繁琐和辛劳,如今笔下的云淡风轻,背后隐藏的是父母家人佝偻的腰身和汗水。苦涩的岁月,艰辛的生活,一直是普通百姓生活的日常,韩艳辉用她素淡如墨的笔描写着这一切,轻轻诉说着这一切,让我们在感受岁月艰辛的同时,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人在一起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温馨和甜蜜。岁月可以老去,唯有世间亲人的爱无可代替、无法忘怀,在时光的幽暗深处永远闪着熠熠的光。

她在碧绿的菜园里细语。水灵灵绿油油的大葱是她的纤纤玉手,紫红的茄子、火红的辣椒是她手下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她用文字串联其中,弹奏着一曲清新的乐曲。朱老头是乐曲的主角。韩艳辉用白描手法刻画了这个主角的外表,让他的形象呼之欲出,他的勤劳善良、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代表着家乡土地上广大的农民形象。分菜的场面细致又动人,想必这个画面一定深深地镌刻在了韩艳辉的脑海里,收获的快乐、分享的快乐是世间最朴素也最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感受,真挚的情感,才会让文章充满旺盛而饱满的生命力,我想,韩艳辉的文字做到了。

她在乡村冬日凛冽的晨风中细语。透过时光的云影,她在朦胧的晨光中看见了身穿老皮袄的父亲在认真地拾粪,他逡巡着乡村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唯恐漏过每一个他眼中的“宝贝”。而那时,想必她正在甜甜温暖的梦乡,根本看不到寒夜未尽时夜幕下父亲俯身前行的剪影。少年不识生活苦,如今觉察已中年。父亲的勤劳能干、宽容谦让、善良大度在韩艳辉经年后的文字里愈发清晰,愈发温暖。这种父辈言传身教的影响会浸润进一个人的血脉,潜移默化中锻造着一个人的品质,锤炼着一个人的修养。我想,韩艳辉文字中所流露的情感和她本人直爽率真的性格足以说明这一点。

她在舂米的打击乐声里向我们细语。舂米本是一件辛苦繁琐的活,每一次木槌落下的声音里,都有乡亲们和家人的滴滴汗水相和;每一粒金灿灿的米粒,都是由粗糙的谷子在乡人和家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下发生的华丽蜕变。秋日月光皎皎,木槌石臼相撞,悠远绵长的声音萦绕着原始朴拙的舂米图,深深地烙刻进韩艳辉的脑海,经过岁月的沉淀与回味,又化作甘甜的文字,轻轻流淌进我们的心间。纵然世间凉薄,有家乡金黄的米粥暖胃暖肠,有回忆的余韵唇齿留香,这世间,便是温暖的,是足以让人留恋的。

她在喧嚣的集市人流中向我们细语。赶集,大抵是我们年少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吧,我们喜欢集市上物品的丰富,渴望集市上氛围的喧闹,喜欢融入这样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场所。在物质贫乏的当年,集市,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所在。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一个喷喷香的芝麻烧饼,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极致的味蕾诱惑。韩艳辉的文字把我们久远的记忆呈现出来,再次勾起了我们那从不曾真正忘怀的味蕾上的记忆,让我们再一次忆起了集市上热气腾腾的生活。父亲卖床买牛的过程刻画得尤其细致,充满了生活的趣味与智慧,又揭示了人与人交往所应具备的最淳朴的道义——诚信与信赖。唯有诚信,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信赖,生活秩序才能有序地维持,我们的生活才能和谐美好。

就这样,穿过时间的河流,坐在时光的彼岸,韩艳辉回忆着昔日的点滴,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轻轻诉说着属于她的、属于那个时代的苦涩、忧愁、感动与甜蜜。多年的书写生涯让她的文字清新如画,一如人淡如菊,淡雅中自带清香——泥土的清香,故乡的清香,青春的清香,岁月的清香……

愿这清香永远馥郁,永远氤氲在我们身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