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风神超迈 气骨雄健 56,025 ——评王歌民书法艺术 2024年08月16日

王歌民

王歌民作品

□ 郭保林

老友王歌民80岁了,办书法展,出书法集,真个令人既喜且羡。

我与歌民高中相识,知其自幼便爱好书法。上学时,他的书法,无论毛笔、硬笔,都在全班名列前茅,深受师生赞美、歆羡,常参加学校和全市书法大赛。

如今,歌民笔耕不辍,朝夕苦练,其诸体皆擅,尤精行草,造诣深厚,形成峭拔清劲、笔力劲险、俊逸古雅的风貌。其书在焦、浓、重、淡、清之间产生着丰富变化,有云雾轻笼之势,有龙蛇战斗之象。有幸先睹《王歌民八秩书法集》,使我大开眼界,真是一卷书法精品,风神超迈,气骨雄健。恣意挥洒,其书法形式具有摄人心魄的灵动之美。行笔如云,如从天而降,俊逸流畅,飞扬跋扈,又收放自如,达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的境界。

据说,他书写作品前往往通篇背过,烂熟于心。挥笔之时,纸落风云、墨飞色舞,毫无滞留,犹如古人在清风明月之下,江流舒缓而行的自然风景中畅饮、畅怀、畅谈,其情其态,跃然于笔墨间。这哪里是书写古人的诗文,无疑是艺术的再创造,达到潇洒、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可以说,歌民的人品、性情、学问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成就,促使其成了一位完美的书法艺术家。

书法之风神来自“人品高洁”。歌民为人厚道,做事做人,常为他人着想,心底无私。身为校长,爱生如子,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更为师生尊重。学生中为官为民者,都对其尊敬有加。

歌民在大学里虽然攻读的是英语专业,却也酷爱中国古典文学。他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他的书作中所表现出的神采风韵,彰显他的精神境界。行笔潇洒,激情如注,气韵飞扬,如见其境,如闻其声,挥笔而起风雨,泼墨而生云烟,不识项背,不知起止。

歌民吸收了古代书法家的神韵,他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取法富有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其书作中,不仅看出歌民纯熟精美的行草艺术,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而且可以看到书法艺术之外的大千世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以书写起来,奇气横发,笔落轻清,毫无俗气,飘飘若飞云之映素月。

歌民善于学习。他“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为追求尽善尽美的艺术而呕尽心血。他刻苦习摹汉唐魏晋书法大师的作品,他最为崇尚唐代草书大家张旭、怀素和明末清初的王铎,夜读晨摹,浸染既久,其神其韵,熟习精通,将书法的各种方法技巧掌握并运用到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程度。

我曾参观歌民的书斋——卧云轩,百平闲屋,书案宽阔,文房四宝齐备,桌椅沙发摆满书籍、名帖,满墙悬挂着名人书画,也有他的得意之作,简直是一座书法展览馆。

当他打开“小仓库”,令我大惊,堆积如山的是“废稿”“废字”,足见歌民用功之勤奋,习字之刻苦,从这“废品”中足见一个人之成就。歌民人品高洁,故书如其人。这些年来同学、同事、亲朋好友,还有企业家、官员求字者络绎不绝,歌民都认真书写,无偿奉赠。

如今,老友八十寿辰,捧读《王歌民八秩书法集》,浮想联翩,往事历历在目。聊缀数语,附之骥尾,权做贺幛,遥祝兄长椽笔长健,福寿无极。

2023年10月于济南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