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目伦
近日,2025年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在主场聊城火爆出圈的背后,除了精彩的进球和热情的呐喊,还藏着不少动人的故事。
10月8日,联赛小组赛全部结束,聊城传奇队在A组表现出色,以三胜一负的战绩积9分,位列小组第一,晋级八强。其背后有一群人、一种力量,让赛事顺利举办——他们就是穿梭在看台之间、忙碌在赛场内外的志愿者。
从赛前数周开始,志愿者们就已进入“备战”状态。面对预计2.3万人的庞大观众群体,伴手礼的分发成为一项艰巨任务。“我们提前招募了大量志愿者,做了合理分工,大家有条不紊地推进准备工作。”来自聊城大学的志愿者李怀泉回忆道。这份细致入微的前期安排,为赛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9月20日举行的鲁超开幕式上,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500余名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他们不仅承担引导、后勤等基础服务,还组成红旗方阵、啦啦队、合唱团,用青春活力点燃全场。
赛场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是人情味的聚集地。李怀泉在场馆内外负责引导观众,他分享了一个动人故事:“一位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孩独自来看球,我帮她找座位时,从她眼中看到了对足球纯粹的热爱。”这样的片段在赛场不断上演:有全家出动的欢笑声,也有白发夫妻携手“约会”的温馨场景。志愿者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温暖的传递者。
“观众的观赛激情,也点燃了我们的服务热情。”聊城大学2024级护理学专业学生贾欣怡说。赛事结束后,不少志愿者在朋友圈分享这段经历,记录下志愿服务中的快乐与收获。
此次赛事中的志愿服务并非孤例,而是聊城市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据介绍,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99万人,实施志愿服务项目4.9万余个,年均开展活动超万场。
通过“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设施、有制度、有标识”的“六有”标准,聊城在全市设立志愿服务站点2500余处,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同时,还以“信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机制激励更多人参与,推动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一场比赛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志愿者的默默奉献,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微笑服务观众,用行动诠释担当——这是赛事留给聊城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