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重偏矮怎么办?这里有答案
聊城市中心医院儿童内分泌科助孩子健康成长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许多家长都喜欢孩子长得高高胖胖的,但有时,看起来的高高胖胖并不意味着孩子身体健康。2月13日,聊城市中心医院儿童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言春就接诊了12岁男孩佳乐(化名)。佳乐身高1.8米,体重100公斤,这让他在同龄人中十分显眼。但检查结果显示,佳乐已有脂肪肝的症状。
“由于观念和疾病本身的特性,肥胖、矮小症、性早熟等儿童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家长不能及时带孩子就诊,错失了最佳时机。”张言春说,这成为医院开设儿童内分泌门诊的初衷。同时,儿童内分泌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规范的病程管理,在专科门诊这些管理更容易实现。
孩子长得太胖并非是好事
孩子为何会肥胖?儿童肥胖分为继发性肥胖和原发性肥胖,前者指因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导致的肥胖,而原发性肥胖是由于热能摄入超过消耗所致,即吃得多、动得少。有的孩子靠吃零食减压,有的孩子早饭不吃、午饭晚饭吃很多,有的孩子因为家长错误的喂养理念,幼儿时期就把胃“撑”大了。
“我们全家都胖,孩子吃得好、长得胖,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佳乐的妈妈说,孩子饭吃得多,但又没时间运动,所以越来越胖。看到孩子身高不断增长,也没有任何不适,他们从未想过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很多家长都是这种想法。”张言春说,儿童内分泌疾病大多不痛不痒,短时间内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很多家长不会及时带孩子就诊。同时,家长对儿童内分泌疾病认识不足,很难坚持干预。但儿童内分泌疾病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在儿童时期,有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可能影响一生。
以肥胖为例,中重度的肥胖儿童可能有睡觉打鼾、睡眠中惊醒等问题,造成睡眠质量下降,短期内会影响孩子学习,长期会影响智力发育。儿童肥胖还会引起血糖、血脂指标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是导致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还会导致性早熟,影响孩子成年后的身高和性功能。
矮小症、性早熟同样不容忽视
内分泌门诊主要关注两类疾病,一类是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内分泌疾病,另一类是代谢性和遗传性疾病,如糖尿病、氨基酸代谢疾病等。不过,到门诊就诊最多的是肥胖、矮小症和性早熟三类疾病的患者。
张言春注意到,虽然现在孩子因为营养丰富,身高普遍比以前同年龄段的儿童高,但依然有矮小症患者。2月13日,8岁的达达(化名)到医院复诊。一年前,他因为身高不达标来到内分泌门诊就诊。张言春了解了达达妈妈的怀孕史和达达从小到大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后,判断他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安排了生长激素替代疗法配合运动、饮食的综合方案,推荐他进行跳绳、摸高跳等运动。目前,达达的身高正逐渐追赶上同龄儿童。“矮小症的发病原因多样,有的家长认为补充营养就能长高,或者认为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其实并非如此。”张言春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是“长得晚”,未曾注意过孩子身高增长幅度已不达标,未能及时干预。
因为饮食、环境等问题,性早熟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一般来说,如果女孩8岁之前、男孩9岁之前就提前进入了青春期,就可以被诊断为性早熟。大多数性早熟儿童因为出现与年龄极不相符的身体状况后才被家长发觉,有的孩子出现性早熟后的症状是迅速长高,这会让家长误认为孩子只是在长个子,错失了疾病发出的信号。其实,性早熟的孩子的骨骼会加速成熟,达不到潜在生长高度。
开一张全家参与的健康处方
与感冒发热不同,肥胖、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管理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整个家庭的参与,因此张言春会开出一张全家参与的健康处方,包括运动、饮食、生活习惯调整等内容。
比如肥胖儿童想要减肥,需要家长控制孩子每天的热量摄入,并带孩子运动起来。如果家长不在饮食方面下功夫,仅靠孩子自控力远远不够。还有的孩子承受着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样需要家长作出改变。张言春回忆说,曾经有名儿童肥胖患者,因为家里新添了个妹妹,她感觉父母的关爱比以前少了,再加上学习压力,就开始靠吃零食缓解压力,导致体重增加。就诊后,张言春为她制定了饮食方案,在满足身体生长需要的同时控制热量摄入,家长也增加了陪孩子的时间,孩子1个月减重5公斤。
“我们希望家长能多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张言春提醒家长,应该从小为孩子建立个人的身高发育曲线图,并与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发布的身高曲线图进行对照,孩子身高低于第3个百分位时,提示孩子身材矮小。如果孩子身高、体重远超正常值,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鲁公网安备371502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