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城籍演员王仁君五次饰演伟人毛泽东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海报

剧照

剧照

本报记者 刘伟

“每一次靠近,都让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在塑造角色,还是一次思想的淬炼和精神的升华。”

7月15日晚,40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剧中饰演伟人毛泽东的,正是我们熟悉的聊城籍演员王仁君。这已是他第五次在荧屏上塑造伟人毛泽东。

7月16日,王仁君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从《古田军号》到如今的《浴血荣光》,五次饰演伟人,压力与敬畏层层递增,这个过程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表演范畴,成为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信仰传承。

聚焦建军伟业,再现星火燎原

《浴血荣光》由曾执导《海棠依旧》《古田军号》的陈力导演掌舵,以“党的建军路线”和“人民就是江山”为主线,采用史诗般的叙事手法,艺术再现了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初创到实现伟大转折波澜壮阔的历程。该剧以史诗笔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军历程中的关键历史节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点燃了革命星火,三湾改编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最终迎来遵义会议这一伟大历史转折。

王仁君介绍,作为中宣部重点扶持项目,《浴血荣光》剧组历时九个月,辗转多地实景拍摄,坚决拒绝绿幕特效,力求真实还原如“血战湘江”等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增强历史沉浸感。在剧中,导演陈力将细腻人物刻画与集约化叙事手法相结合,将宏大历史与人物命运紧密交织,深刻展现了革命领袖在历史抉择中的真情实感与坚定信仰。

五次出演,压力化动力

“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饰演伟人毛泽东,但每一次创作,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精神都让我获得更深层次的启迪。”王仁君坦言,第五次饰演伟人毛泽东,压力不言而喻,这压力既来自观众日益提升的期待,也来自创作团队对艺术突破的期许,更源于自身对角色理解不断深化的追求。

然而,这份压力已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你朝这个人物走得越来越近,了解得越来越深,他那种积极向上、坚定勇敢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内核,就逐渐成为自己面对生活挫折的力量源泉。”王仁君动情地说,“演绎伟人,是塑造人物,更是精神的接力。”

于细节处见伟人风骨

如何在荧屏上塑造一个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伟人毛泽东?王仁君的秘诀在于捕捉动人的细节。

他告诉记者,剧中有一场戏,毛泽东同志收到杨开慧同志捎来的月饼,看到掉落的饼渣儿都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吃下,无声处尽显革命夫妻的深厚情感与无尽思念。一个小小的拨浪鼓几次出现,承载的是他对刚出生孩子的牵挂。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展现了有家庭温情、有普通人情感的毛泽东形象。

王仁君在阐述角色塑造时介绍,剧中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真挚的人民情怀——他深入田间地头,帮农民修房、种地、打井;带领战士们上山采药、编草鞋……“他不仅是会议桌前的决策者,更是深深扎根于战士和人民群众中的领路人。”这种军民水乳交融的情感,正是该剧着力刻画的重点。

把信仰内化于心

王仁君深刻感悟到,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最低潮时期所展现的坚定信念与战略智慧,是支撑中国共产党绝境重生的关键。他提到,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从六千余人锐减至不足千人,但毛泽东同志却在三湾改编时指出,革命终将取得胜利。22年后,正是凭借着这份在逆境中依然坚守的革命信念,他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种信念,源于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矛盾转化的精准把握(如《实践论》),更源于对人民力量的绝对信任——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我作为一名演员,努力将扮演角色所具备的知行合一、积极求真的意志品质,转化为自己的人生态度。”王仁君说,饰演伟人毛泽东的过程,是发现历史、理解人民,并最终重塑自我的旅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王仁君表示,《浴血荣光》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播出,旨在弘扬伟大建党建军精神,为新时代提供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他期待家乡观众能从剧中感受到那份信仰的力量。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25-07-18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3218.html 1 聊城籍演员王仁君五次饰演伟人毛泽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