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一键粘贴,粘掉了公信力
□ 张英东
7月15日凌晨,广西桂林平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通报,承认《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存在个别段落抄袭湖南益阳安化县水文资料的情况,并承诺“及时修正、加强审核”。
然而,这份仅200余字的通报未能平息舆论质疑。一份关乎森林防火安全的规划文件,竟将相隔400公里的安化县水文数据“一键粘贴”至平乐县,甚至保留了“平口镇”“小淹镇”等平乐县根本不存在的地名。这种低级错误并非偶然:根据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此规划由当地林业局和第三方公司合作编制完成,其中有关水文的部分系第三方公司提供,“直接参考未修改”。而从文件起草到发布的完整流程中,林业局、县政府办公室等多部门均未发现漏洞,最终导致出现荒诞的“地理穿越”闹剧。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公文一键粘贴,动摇的是政府公信力。森林防火规划需基于地形、气候、植被等实地数据制定,若连基础水文信息都张冠李戴,其科学性、可行性必然存疑。此类文件若付诸实施,可能因脱离实际导致资源错配,甚至延误火灾扑救时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强调,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其权威性源于严谨性。一键粘贴的抄袭行为,无异于用“文字游戏”消解政策严肃性。
公文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公共政策的专业化表达。尤其是森林防火,涉及林学、气象学、应急管理、社区动员等多学科知识,应坚持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建模、群众座谈等形式,严格论证、认真编制,而非闭门造车,甚至奉行“拿来主义”。只有当每一份规划都经得起同行评议、每一份预算都对应可核查的项目、每一次政策调整都基于实地调研,基层政府才能真正从“文件治理”走向“数据治理”“精准治理”。
一场森林大火,可以在几小时内烧毁几代人的绿荫;一次公文抄袭,这把“火”却可能会烧掉政府的公信力。此次公文一键粘贴事件,拉响了“火情”警报,接下来能否彻底“清理余火”,要看其能否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塑公文生产、审核流程。其他地方也应以此为鉴,主动给自己的公文系统来一次“防火演练”。毕竟,最好的灭火,永远是在火星未燃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