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梅:妙手仁心护肾康
本报记者 马永伟
当肾病患者在治疗选择中踌躇不定时,她以温肾健脾的良方为患者重燃希望;当亚健康人群深受顽疾困扰时,她凭辨证施治的智慧为其指明康复方向。她就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聊城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肾病科主任于秀梅,一位在肾系疾病与中医治未病领域深耕不辍的医者。
在临床诊疗中,于秀梅始终致力于将中医理论精髓转化为临床实践。作为学科带头人,她不仅将肾病科建设成为区域标杆,更以主任医师和硕士生导师的双重身份,在临床诊疗与医学教育领域同步深耕。身兼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她既主导医院学科建设,又负责多项省市中医质控与科研项目,以“肾系疾病诊疗+疑难病症攻关+健康管理预防”的复合型专业素养,生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连续四个多小时不间断诊疗
行医近30年来,于秀梅一直坚守在临床诊疗一线,每周二和周五坐诊时,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总是络绎不绝。
7月15日早上7点半,聊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诊室外,前来问诊的患者已排起长队。诊室内,于秀梅正戴着口罩专心为患者诊脉。“头难受吗?食欲怎么样?”于秀梅向患者赵先生询问道。
今年39岁的赵先生深受脱发困扰,最近两年还出现了白发增多的情况,这令他苦恼不已。“平时饮酒吗?血压血糖正常吗?”于秀梅问道。“晚上下班后我在家里经常喝点酒,血压血糖都很正常。”赵先生回答。
在了解到患者有夜间饮酒习惯后,于秀梅诊断其存在湿气重、内热等症状,建议采用中药调理配合放血、中药涂擦等中医疗法。
随后就诊的卢女士自诉存在头涨头晕、入睡困难和晨间血压升高的症状,考虑到其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肝阳上亢的脉象,于秀梅为其施行了耳尖穴放血疗法。“放血可以去势,降血压血糖。”治疗后,于秀梅还叮嘱卢女士:“日常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油腻辛辣食物,另外还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当天上午,于秀梅共接诊了41名患者。把脉、查看舌苔、开方、写病历、做针刺、量血压……4个多小时里,她几乎没有休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她已经坚持了近30年。“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都在。”于秀梅如是说。
中医治疗肾病的探索与实践
在肾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疗方面,于秀梅研发的“温肾化气丸”“益肾解毒合剂”“通腑逐瘀合剂”等系列制剂,获得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院内制剂使用。2023年5月,于秀梅主持了“温肾化气丸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项目”,填补了聊城市多家医院院内制剂使用的空白。
据于秀梅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仅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酸轻度升高等非特异性症状。
针对延缓慢性肾衰进展,她提出综合防治方案:“首先应保持心情放松、心态平和,注意低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感冒,治疗上严格控制基础疾病。”
针对肾病患者的日常保健,于秀梅特别推荐了两套简易有效的中医按摩疗法:腰部按摩法,先将双掌对搓至发热,然后紧贴腰部皮肤上下推按直至局部产生热感,建议早晚各做一次,每次持续200次;足底按摩法,每晚睡前先用温水泡脚,随后将双手搓热,以左掌心按摩右足心、右掌心按摩左足心,每侧各100次,直至足部温热为宜。她强调,长期坚持这两种按摩方法能起到补肾固精、疏通经络的作用,若配合规范的补肾治疗,可显著改善肾虚症状。
“为患者治好病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心愿。”于秀梅如是说。她出身中医世家,丈夫及家人均从事中医工作。日常生活中,家人间的交流总是围绕着病例讨论展开,即便是用餐时间,他们也会分享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及辨证用药经验。这种独特的家庭学术氛围,使她在专业上不断精进。2012年9月,她荣获“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称号,先后跟随首届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谷越涛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法荣、丁元庆等名师深造。
于秀梅始终坚持“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她深有感触地说:“中医诊疗是一个不断循环提升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从初期的拘泥成方到后期的灵活变通,最终达到‘法无定法’的境界。”如今,她的日门诊量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增至百余号,患者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将信将疑转变为信赖有加。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的载体,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专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动态调整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同时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于秀梅说,“在现代社会,中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医疗健康领域,更在文化传承、科研创新,以及健康理念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中医传承者,于秀梅始终秉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态度。她表示:“我将继续钻研经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向同行请教,用精湛医术服务百姓健康。”这份质朴而坚定的职业信念,正是她扎根临床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