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土专家”成长记 2022年07月04日

■ 本报记者 曹天伟

本报通讯员 宋祺圆

“看看我家的麦穗,个个颗粒饱满!”6月27日上午,在度假区李海务街道前军屯村,王井阳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小麦新品种——黑紫色东昌二号,脸上溢满喜悦。

王井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位“种子专家”。只有初中文凭的他自学育种,在20多年时间里培育出十几种粮食新品种,并种出特色“黑五样”:黑小麦、黑绿豆、黑豆、黑玉米、黑芝麻。

在投身育种研究前,王井阳一直从事种子营销业务。“虽然两份工作都和种子有关,但难度、层次天差地别。而且我文化水平不高,想育种难上加难。”王井阳告诉记者,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推销种子时遇到了自己的小学老师,两人聊着聊着便聊到了种子的事。看到王井阳对育种很感兴趣,老师便送给他一本《遗传育种学》。

这本专业书籍,为王井阳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反复学习、研究书中的育种知识,书页翻了一遍又一遍,书皮都磨得看不出原来的字迹了。在掌握了一些必备知识后,王井阳在老家附近的于集镇承包了30亩土地,边种地边育种。

选育新品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王井阳更是深知其中的难处。每选育一个新品种前,都要分别选择一个母本、一个副本进行杂交。苗株生长期间,要顶着烈日一株一株地进行人工授粉,田间管理更是一步也不能差。“就像照顾婴儿一样关注它们的生长。”谈起当时的心情,王井阳这样形容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尝试与失败后,2006年,王井阳成功繁育出第一批扇形大豆种子——东昌一号大豆。2008年,王井阳试种的10亩东昌一号大豆喜获丰收,经聊城农科院专家测算,每亩大豆产量达到317.8公斤,比普通大豆亩产量高出近一倍。

据了解,东昌一号大豆还具有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近几年,随着东昌一号大豆新品种逐渐成熟,山东及周边邻省区域已有不少种植大户相继种植,累计种植面积近20000亩,总产量超600万公斤,给种植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选育大豆新品种成功后,王井阳并没有停下脚步。多年来,他又主导培育了咖啡色大豆、黑皮绿肉大豆、大粒王大豆、东昌二号大豆、黑紫色东昌一号小麦、黑紫色东昌二号小麦等粮食新品种。其中,黑紫色小麦富含花青素、硒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和产量较高,受到很多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繁育的新品种越来越多,王井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相继获得高级肥料配方师、高级庄稼医生、职业农民证等证书。但王井阳并没有满足,“做了二十多年农民,我就想培育出好品种。”对未来,他制定了自己的小目标——争取每年都研究出粮食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