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市财信集团加速智能化转型 2022年07月04日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创新打造“网上金融超市”,为实体经济赋能赋智;建设“智慧工地”大数据平台,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市财信集团坚持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转型发展方向,优化业务板块布局,构建金融服务、股权投资、城市建设三大产业板块布局,主动“求变”,精准“识变”,积极“应变”,在金融板块和城市建设板块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试点,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打造“网上金融超市”

浇灌实体经济

聊城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把180余款金融产品搬到“云”上,可提供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担保增信等全品类、多类型的普惠金融产品。用户不但可以像网购一样,挑选适合的金融产品,还可以发布个性化融资需求,平台可以精准适配融资需求和融资服务,构建企业和银行双向选择模式,提高了线上对接的成功率。自2021年4月上线以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40余家,上线金融产品181款,注册用户2万余户(企业1.8万余户),撮合成交4193笔,授信金额422亿元,放款金额335亿元。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我们打造这个智慧平台,就是创新运用数字科技金融手段,有效整合金融资源,畅通政、金、企信息沟通渠道,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6月30日,市财信集团相关负责人王建民介绍,平台还汇集了企业主房屋所有权、抵押登记、查封登记、企业公积金缴存、社保缴存、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等70项政务数据,有效打通金融机构和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了精准高效的政金企对接运行机制。平台立足线上融资服务的全时性和便利性,为金融机构提供营销获客、风险预警、决策支持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实现申报、审批、办理一站式网上流转、线上审批,打通融资业务的不见面办理渠道。

建设“智慧工地”平台

护航项目建设

“项目进度90%、电气工程进度30%、连续安全施工267天;温度36℃,湿度37%,空气质量优……”在一张占据整个墙面的大屏上,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的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信息一目了然,而且现场的视频、照片都在屏幕上显现出来。

在工地建设的过程中不受人为控制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都可能有疏漏,而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更是琐碎和复杂。为解决建筑施工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市财信集团创新打造了智慧工地大数据平台,并率先在东昌学院新校区项目开展试点,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智慧工地平台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植入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利用人工智能、AI识别、传感器物联网先进技术及智能设备,形成“物联”,再通过5G+网络,实现工程管理系统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使项目建设尽显“科技范儿”。

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延伸,是智慧城市的“基石”。市财信集团将全力推进“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的实践和验证,为现代化建筑施工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推广,借力“智慧工地”全面提升文明、安全、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