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政哲) “通过梳理,我们将114个乡村振兴领域项目纳入预算绩效管理,涉及21个单位,项目资金规模达14亿元……”6月30日,在我市召开的乡村振兴领域成本绩效管理工作研讨会上,作为先行试点负责人,度假区财政局局长许志华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随后,山东财经大学专家团队、第三方专业绩效评价机构提出了意见和思路,为做好全市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言献策。
这是我市财政部门、高校和第三方专业绩效评价机构“三方联动”聚力提质增效,实现“政学研”模式深度融合,打造预算绩效管理“聊城模式”的生动缩影。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中央提出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山东省把加强成本管控作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探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我市积极响应,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高校和第三方专业绩效评价机构的优质资源,积极引入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来,作为政府内部预算绩效管理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外部机构的智库角色与监督作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发展。
作为我市功能区,度假区具有年轻化、轻量化的优势,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投入一直处于高位水平。我市将度假区乡村振兴领域选定为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梳理涉农惠农类项目114个,覆盖了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人才支撑、组织振兴、城乡融合等领域。同时,度假区还与山东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第三方专业绩效评价机构构建了“三方联动”机制,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为度假区预算绩效管理和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和思路,共同为做好全市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言献策。
目前,试点初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财政局将在全市推广“政学研”三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邀请更多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高校和第三方专业绩效评价机构参与到聊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来,依托高校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中介机构的客观科学评价体系,通力合作,构建聊城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