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多亏了‘打捆’环评审批,从打算办环评到拿到批复,一共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7月4日,临清市佩嘉轴承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登旺感慨道。
临清市对同一产业园区、不同建设单位的同类建设项目,捆绑开展环评审批,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有效破解了同一园区同类项目不同企业的单独审批耗时耗力问题。
实施“打捆”环评后,产业园区内多家企业共同编制1本环评报告,开展1次基础调查,进行1次审批就能同时取得环评批复。同时,编制内容大幅减少环境调查和基础分析数据,报告内容共享率达到60%,编制成本降低约30%,审批时间压缩20%,大大提高了审批效能。
我市在提升企业办事便捷度方面,除了“打捆”环评,还有“靶向”发力。聊城开发区针对同一个建设项目采用分阶段环评创新做法:首次立项只涉及待建项目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设几层几栋厂房和车间等内容,环评手续根据立项出具不需要办理环评的证明,保证项目正常开工;项目开工后,再对建设厂房、车间购置设备和生产线等内容进行再次立项,并同步办理环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