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宋庆媛
“我们村换了个年轻干部,带着群众搞土地流转。我的地都流转了,每亩能拿到1000元固定收入,比自己种收入还多,我可以放心外出打零工,再挣份收入。”7月10日,阳谷县安乐镇王庄村村民李玉国说。
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现来起初在家养了500对种鸽,把鸽蛋、鸽崽、肉鸽发往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效益非常可观。后来开展规模养殖,目前种鸽数量达到上万对,是王庄村的致富能手。原村党支部书记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开展工作,便推荐李现来主持王庄村工作。在3个月的培养试用期期间,他带领王庄村全体村民整治人居环境、修建道路、种植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季度考核被评为一类村庄。
李现来说,王庄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唯有搞好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为了做足做活“党建+土地流转”文章,他先后召开10余次会议,让大家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并发动党员干部率先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他抓住一些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年龄较大人员不愿种地的心理,和村“两委”成员包地块包户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还把自家的好地和村民进行互换,最终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促进种植机械化、科技化。
截至6月底,王庄村已签订71份合同,流转调整田地43块,打造成一块282.6亩的大田,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