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谱写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聊城“新篇章” ——聊城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07月19日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九曲黄河,川流不息,在山东奔流入海,滋养着齐鲁大地上的人民;京杭大运河犹如一道灿烂的星河横贯山东南北,哪怕过去了千年,依然在齐鲁大地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聊城,生于黄河、兴于运河,是现今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唯一城市。黄河代表着农耕文明,运河代表着商业文明,聊城是“两河”文明交汇的明珠城市。

“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位于鲁西北的聊城,独享“大运河文化带”与“黄河生态经济带”交汇之利,正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奋斗姿态,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谱写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聊城“新篇章”。

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走在前”

当前,聊城全力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让“两河明珠”更富魅力、更具质感。

阳谷县大布乡地处黄河平原,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该乡苏海村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住进了花园小区,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

“通过流转村里的1000多亩土地,现在每年村集体可用资金在10万元以上。”苏海村党支部书记苏思亮说出了该村的发展“密码”。

悠悠大运河,风采越千年。日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发布,聊城市规划核心区包括临清市、茌平区、东昌府区、阳谷县。根据规划,聊城将建设“两园两带一区”,即临清运河钞关核心展示园、临清元明大运河文卫交汇集中展示带、阳谷梯级船闸核心展示园、会通河集中展示带、东昌古城文旅融合区。

在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的加持下,聊城“走出去”的决心和步伐更加坚实。

“目前,济郑高铁聊城西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确保2023年3月底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7月16日,聊城市铁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玉路说。

聊城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中间地带,除现有的“丰”字高速、“十”字铁路外,正在建设的济郑高铁、即将开工的雄商高铁,以及列入“十四五”规划的聊邯长高铁和聊城机场等,将进一步推动聊城成为国内循环“中转站”、对接中原“桥头堡”。

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肩负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7月13日,位于阳谷经济开发区的波米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多名技术人员正在对新生产的一批聚酰亚胺硅树脂封装材料指标进行分析。“这是公司引进中科院李永舫院士工作站的最新‘智力成果’。凭借这一材料,我们的产品如今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波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宝喜介绍,公司成功与李永舫院士工作站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了大功率电子元器件芯片封装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助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

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聊城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开展“三个十大”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以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为抓手,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主”企业领航、“专精特新”融链固链等八大行动,打造以“链主”企业为主导、上下游协作联动、产业链配套延伸的产业集群。开展干部助企远航行动,推动领航、竞航、启航企业跨越发展,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一对一”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山东百佳调味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种品质香辛料、调味料、休闲食品原料的国际资源企业,行业排名国际前三位。随着近几年公司业务不断攀升,工厂规模已不能满足公司现有业务和快速发展的需求。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养专班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和企业进行对接,沟通企业用房需求,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帮助企业将新厂房选址在高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信息产业园二期,上下四层4000平方米的新厂房,解决了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瓶颈问题。

6月5日,聊城出台稳住经济运行6方面23条政策措施,打出一套稳经济促发展的“组合拳”;6月10日,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暨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工作会议举行,坚决稳住制造业这颗地方经济发展的“定盘星”;6月23日,聊城正式印发实施《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市场主体发展十五条措施》,以实际行动为市场主体补血、减负,助力各类市场主体提振信心,增强活力……一系列强有力的“硬招实招”,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为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人民至上 守护群众“幸福感”

“今年,我市小麦平均亩增42.9斤,总产增加3.66亿斤,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态势,实现20连丰。”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同章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运河时代,南方的稻米借助聊城的水运优势运送到北方;后运河时代,聊城又凭借水土、气候等优越自然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市。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7月12日,聊城发生强降雨。在东昌府区二中家属院,逢雨必淹的情况已经不见,小区地面积水只有1—2厘米。而这得益于今年聊城市对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该小区总共投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60万元,进行雨污分流和增设强排泵,取得了良好效果。”东昌府区住建局物业科负责人姚勇说。

当下,聊城已进入主汛期,防汛工作到了关键阶段。除了城市防汛,农村面积大、人口多,涉及面广,一直也是聊城市防汛的重点。

“今年,聊城市专门制定了《聊城市基层防范应对极端暴雨工作细则》,围绕‘基层包保责任落实、预案修编及应急演练、消除工程隐患、基层防汛知识宣传’四个聚焦,着力提升基层防汛应急能力。”聊城市防办主任江崇海介绍,聊城市96个易受洪涝灾害村庄防汛短板得到全面补强。

人民至上、民生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聊城围绕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送出了一个个民生“大礼包”:高品位推进城市更新,抓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集中打通了一批“断头路”和“卡脖子桥”;针对12345市民热线反映的停车难、预付消费卡退费难、老旧小区改造等高频事项,聊城建立“每月一题”机制,高位推动、聚力攻坚、不断深挖,持续跟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狠抓历史遗留问题。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当前,聊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船正乘风破浪,奋力向前!